劉銘傳近水樓台先得月,銘武軍收複蘭花城之後,銘武軍主動出擊。劉銘傳讓聶士成率領三千銘武軍向琅嶠港挺進,一萬番兵聞風而動,跟隨聶士成打仗,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方案沒有向李國樓稟報。
事後,劉銘傳美其名曰:爭取主動,在野外尋找戰機,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
李國樓哀歎,還是太年輕,不能服眾。劉銘傳自詡是他的知己,但並不怕他,真理是越辯越明,反而勸他要從善如流。
李國樓有太多無奈,軍事方案可以修改,一改再改,大家群策群力,總會做出妥善的方案,滿足劉明燈、劉銘傳的部分要求,不能隻想到新武軍的利益。
別看李國樓和劉明燈、劉銘傳有諸多矛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但戰場上打出來的交情,讓三人在合作中攜手,互相謾罵也不會記仇。
李國樓對於趕來蘭花城爭功的劉明燈,表現得非常尊敬,兩人並轡而行,談笑風生的指點江山。
三百多人的馬隊來到城門處,威武雄壯的入城儀式展開,劉銘傳帶領一群將領站在城門口,迎接李國樓、劉明燈等人。
此時,劉銘傳和劉明燈官職相當,都是總兵銜。為表示尊重,不能直呼其名,隻能以大劉鎮台、小劉鎮台,稱呼。
論戰功,劉銘傳大。淮軍消滅東撚,就是由劉銘傳在前線指揮打仗,李鴻章是統帥,不在前線打仗。
論地盤,劉明燈大。台灣島、澎湖列島皆是劉明燈的勢力範圍,還包括台灣東部的那些生番之地,名義上都歸劉明燈管轄。
論勢力,劉銘傳是接替劉明燈職務之人,將來台灣從福建的一個鎮所,變成大清第十四個行省,劉銘傳以後是台灣總督,將是一路諸侯,權勢滔天。
歸根溯源,這是一盤棋,是李鴻章與左宗棠兩人之間的較量。
福建(包括台灣)原本是左宗棠的勢力範圍,但左宗棠經濟沒搞好,台灣太過貧窮落後,劉明燈的建武軍還在用紅夷大炮、老式燧發槍。
打仗就是燒錢,早已不是赤膊上陣的時代,天底下財力最雄厚的軍閥就是李鴻章。台灣戰事燃起之後,李鴻章趁虛而入,李國樓就是李鴻章的散財童子,劉明燈的建武軍就是依靠李國樓的財力重新武裝之後,建武軍這才能與日軍一較高低。
燧發槍不能與膛線槍較量,勇武也要靠底蘊,日新月異的十九世紀,已到工業時代。如今劉明燈的建武軍鳥槍換炮,想在接下來的戰役中,證明自己的價值。
劉明燈首先跳下戰馬,笑容可掬的說:“劉兄,小弟不請自來,是否歡迎啊?”
“賢弟能來怎麼會不歡迎呢?老哥,不是親自來接你了嗎?”劉銘傳爽朗的大笑,而後上下打量一番,擁抱在一起,就像久違的兄弟相逢。
李國樓跳下戰馬,臉皮微微牽動,嘴角含著笑意,暗自腹誹兩人。這兩人都在他麵前搬弄是非,現在好似穿一條開襠褲,武將臉皮之厚,天下第一。
雖然人家不怕他,但李國樓仍然肅容以對,得罪他的後果很嚴重,要承受克扣軍餉的惡果,戰功也會被他抹去。
劉銘傳與李國樓勾心鬥角三年之久,哪會不知李國樓的小肚雞腸?看見李國樓那張臭臉,就知道李國樓的陰暗心理在作怪。
劉銘傳上前幾步,主動伸出大手,緊緊的握住李國樓的手,笑道:“蘭花城歡迎李總指揮,大駕光臨。為了這一天到來,中華男兒血灑戰場,犧牲很大。李總指揮,你要遵守你的諾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