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撥卑東軍離開故土很久,還殺入漢人的領地,犯下滔天罪行。康家道在生死最後的關頭,想到投降大清,還成為“義士”。 卑東軍鑽了大清政策的漏洞,也算老天不開眼,因果循環,在軍隊裏行不通,壞人也有善終。
劉明燈雖然懷有不滿,但還算識大體,收編了這支血債累累的卑東軍。不過他對卑東人的態度惡劣,沒有款待戰場起義的卑東軍。而是一走了之,跑到大沱河散心去了。
一路上,劉明燈還在歎息,咒罵著不要臉的卑東軍,死到臨頭倒是變得聰明了。讓他準備的火攻排家崖計策,少了四百具燒焦的屍體。
副將傅先楚親自接見康家道,安撫人心,想盡快把這批卑東軍踢給李國樓,建武軍可不會與卑東軍協同作戰。
此時,歸順的卑東軍才知道,卑東族換了土司,羅世戴已被大清皇帝冊封為“卑東土司”。 羅世戴回到屏東平原,正在卑東族人的故土,與日軍展開戰鬥。
軍帳內,傅先楚接見以康家道為首的五名卑東軍貴族,一番寒暄之後,各自入座。
“還是羅世戴有戰略眼光,我還是晚了一步啊。”康家道後悔莫及,早知今日,應該早點起義,他也有能力成為卑東土司。
不過,康家道沒好意思問他女兒康小野的情況,那天盔甲集兵荒馬亂,女兒到底是自願跟羅世戴走的,還是被強行擄掠走的,鬼才知道。反正女婿羅世傑被他逼死了,女兒跟隨羅世戴過日子,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傅先楚打量五名營養不良的卑東貴族,幹笑幾聲:“不晚,不晚!康家道,你能認清形勢,我代表劉總兵,歡迎愛國同胞回到祖國的懷抱。”
“我,康家道永世不再背叛大清,光明神作證,向媽祖發誓,還請傅將軍收留。”康家道不敢多問,向傅先楚表明堅定的立場,與過去決裂,永遠忠於大清皇帝。
康家道等五名卑東軍頭領跪在傅先楚麵前,賭咒發誓一回。
傅先楚聽得好笑,這已是卑東族人第幾次發誓?
“卑東王子”羅世傑的人頭,算個球,怎麼沒見一顆日本人的人頭?康家道做事沒有頭腦,一點也沒有誠意。
傅先楚聽羅世戴講過康家道在盔甲集想偷襲建武軍炮兵陣地,這炮兵陣地是建武軍嚴防死守的駐地,豈能偷襲得手,從這不難發現,康家道用兵之道,差強人意,隻看重“卑東王子”羅世傑的人頭。
傅先楚心忖:若是羅世戴歸順,一定偷襲日軍陣地,再差也會弄來十幾顆日軍人頭。這人比人一比較,就看出差距來,康家道不是帶兵之將。
卑東族人的誓言,就像放屁一樣,一文不值。屢屢違背誓言的卑東族人,是大清國的恥辱。
不過,這五人是卑東貴族,有著很強的號召力,那些躲在深山老林裏的卑東軍是難纏的敵人,有了這些卑東貴族幫助,卑東族人會從叢林裏走出來,歸順大清。
日軍才是大清的敵人,消滅日軍才是重中之重。四百多名卑東軍在戰場上倒戈,李國樓一定歡喜得很,一定會重賞建武軍,看在軍功和銀元的份上,饒過殺人放火的卑東軍。
傅先楚裝出歡喜之色,把康家道等人扶起,好似得到天賜美玉,笑盈盈的說道:“快快請起,我相信你們的誓言,以後我們同殿為臣,以驅逐日寇為己任。你們先去安撫手下的勇士,有困難逐條寫出來,我派十名副官跟你們隨行,逐一為你們解決。晚上再請你們喝一杯酒,不醉不歸啊。”
武將都是大老粗的形象,傅先楚看似掏心挖肺的真誠,演技一流,內心十分排斥這幫不要臉的投降派。
傅先楚非常客氣的把康家道等人送出大帳,轉身臉就變得鐵青,建武軍戰敗的恥辱,銘記於心,豈會好了傷疤,忘了疼。五月份,建武軍在屏東平原敗給日軍,死了一千多名建武軍戰士,就是卑東軍與日軍勾結在一起,共同對付建武軍,才使得建武軍铩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