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決戰刹馬鎮(1 / 3)

且不說奮鬥這部看上去很奮鬥實際上反奮鬥的劇現在還沒出來,或者說到底奮鬥不奮鬥...

數葉覺得自己掉進了一個坑。

這個坑不是因為他突然跟陸濤似的多出了一個爸爸,還是那種特牛逼的爸爸。

老實說這個坑跟別人其實沒多大關係,完全就是他內心的產物。

一開始,他就是覺得廣告賺錢,而自己確實需要賺錢,順帶給自己找了一個廣告好玩的借口一頭紮了進來。

後來做著做著,因為做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小小也滿足了他的一些嗜好,或者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叫做追求,他還真的覺得挺好玩的。

再到後來,阿張跟他講了廣告的幾種形態,他就徹底不淡定了。

這幾天他偶爾回想阿張的話,雖然阿張一直說廣告是一種商業手段,跟藝術無關。甚至某種程度上還跟藝術相悖。

但明擺著的,他越是這麼說,越是證明有人曾經把廣告當成了藝術在做,而且做得很成功過。

廣告其實跟電影一樣,有著太多的流派和爭論,阿張可能是一種流派,所以不遺餘力地推行他的學問而批判另外一種。

這當然沒有什麼邪惡或者正義之分,數葉覺得這樣才是正常的,一種學問必須得有不同的意見出現才能顯得生機勃勃。

數葉隻是好奇,是哪些人,是什麼樣的人,做了一些什麼樣的事情,竟然把阿張口中的要滿足大眾口味的廣告和藝術結合了起來。而關於廣告的藝術,又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他天生學文科的命,對於數據和科學一點也不感冒。

倒是一聽就藝術派就有種興奮。

廣告,藝術,這聽上去就很牛逼的樣子。

……

關於這些個問題,李然倒是曾經告訴過數葉一個名字。

伯恩巴克。

數葉在傳大圖書館那一百萬多冊書裏麵找過幾次。卻沒找到這個人的書籍。

後來才知道,阿張說的那句:“廣告著作無經典”是真的。

不像表演或者戲劇,有一堆蒙太奇理論或者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之類的大部頭神書。

或許是廣告這門學科的曆史不太長,知道上個世紀出才初現。或許是業界普遍認為案例的實用性要比理論強上很多。所以廣告學科的書籍,多數是一些案例集子或者個人心得的小冊子。被安放到三層很偏僻地一個角落。數葉在一個同學的推薦下選了幾本看,有《拉斯克爾的廣告生涯》有大衛奧格威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這兩本書其實屬於兩種不同的派係,或者說屬於兩個不同的時期。

前者是屬於商業廣告萌發時期的東西,主要是結合事跡,對廣告這個名詞提出一些定論。後者則是現代廣告趨於成熟時候的產物,講的是廣告原則和公司管理。作者寫書的時候用的都是自述的口吻。拋開那些他看得半懂半不懂的內容,數葉稍微概括了下。

前者是講一個廣告人做廣告和經營廣告公司的故事。

後者……貌似也是。

額,好吧。還是從講述口吻的語氣來分析。

大體來說,《廣告生涯》的語氣是那種我很牛逼,你要知道我很牛逼,牛逼到不行。

《廣告人的自白》則是那種我雖然很牛逼,但是我不說我牛逼,你也千萬不要認為我牛逼。

……

數葉花了一個多小時把這兩本書給翻完了才發現,寫這兩本書的倆人最近他在上課的時候隱隱約約聽到過。

貌似一個提出了現代廣告的定義,一個則被稱為現代廣告之父。

倆人建立的廣告公司到現在差不多都百來年了,竟然還能屹立不倒,而且排在全球前列屬於李然口中那一撥一百億的公司。

他歎了口氣,難怪這麼牛逼。

除了這兩本,其實還有一些類似於理論介紹的書籍。比如某本名為《科學的廣告》之類的東西。他一看名字就直接放了回去,看上去就一副很難懂的樣子。

關於伯恩巴克,既然找不到他寫的書,數葉隻好求助網絡找些零零散散的資料。

然後發現這人也牛逼至極。

他的全名叫做威廉·伯恩巴克。被跟大衛奧格威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廣告文學派的代表,廣告創意的先鋒。他創立的廣告公司也屬於李然口中那撥一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