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騎鶴下杭州。
說人話!
好吧……
就是三月二十五,數葉跟李然坐飛機飛往杭州,開始雅虎廣告的拍攝。
江南地區多溫柔,三四月份的烏鎮比起京城來要算得上是天堂。
烏衣小巷,斜陽映柳,青瓦層層,朱自清先生的吹麵不寒楊柳風說的就是這兒。
看看似水的女子,看看斑駁的橋頭,看看天上的風箏,玩耍地簡直不要太嗨森 。
可惜數葉沒能在烏鎮愉快地玩耍多久,待了兩天就得屁顛屁顛地回杭州進入工作狀態。
用李然的話來說,你丫別公款吃喝玩樂,特麼的還是個編外人員。
好吧,誰讓這趟出錢的老板是李然呢。
關於錢這一部分——劇本傳了過去,小剛哥跟凱子哥那邊都滿意,給的價位都是十五萬。李然哥哥真是個好人,直接給了數葉十萬。不是少了,當然是多了。這個活兒是整個公司接的,公司得進行抽成拿五萬。餘下來的,一個十分鍾的劇本外加一個新手導演,場景,演員,財務啥的都不用你操心。就這麼點兒東西。隨便拍個四五天就能搞定。這就一天兩萬,你說你愛不愛幹?
“要說雅虎這次要弄的東西吧,廣告不像廣告,短片不像短片。為啥這麼說呢?因為人家有錢,要的是整個活動的宣傳效果。而所謂千萬元級別的廣告片,這東西就純粹是個噱頭。裏頭很大的操作空間。你讓正兒八經廣告公司的人來操作,這幫孫子就能給你操作成那些選手用雅虎笑得很誇張,說什麼這是具象感染力,那就是廣告。你讓咱們來操作,咱們就是給他拍故事片——有植入的故事片。”
李然對廣告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見解,這幾天一直跟數葉在灌輸著——廣告這玩意兒,首先得好看,觀眾才能願意看。觀眾願意看,你才能說出你的廣告目的。啥好看?故事唄!電視劇就是故事,廣告憑什麼就不能是故事。隻不過這個故事要稍微短點兒。
數葉結合自己看電視時一遇到廣告立馬調台的實際情況,對此表示讚同。
畢竟電視播到一半,突然就給你出現一個穿著白大褂到處拉人做牙科檢查的神經病,看到這玩意兒誰特麼能高興地起來?誰特麼還願意看?
導演派的倆人內心裏想的都差不多,就是覺著讓觀眾不愛看的廣告片子不是好的廣告片子。
但事實上廣告這東西比他們理解的要高深一點。
光是派係就足夠讓人眼花繚亂。
首先就是三個大派。推銷派,創始人是被譽為廣告之父的拉斯克爾。這位老爺子就說過:“廣告是印在紙上的推銷。”藝術派,創始人詹姆斯·韋伯·揚。這位老爺子說:“廣告是打破陳規的藝術。”科學派,創始人是克勞德,這位先生曾經是廣告爸爸的手下,繼承了廣告爸爸的衣缽,認為廣告是科學的推銷。這三種派別始於上世紀初,哪怕到了今天依然存在,各有用場。
比如小服裝店裏頭的“走過路過,您可千萬別錯過;大降價,揮淚大甩賣;七折五折粉碎性骨折。”這就是屬於推銷派。讓人覺著特別LOW,但能幫助賣出東西的廣告就是好廣告。推銷派的廣告幫助一大批下海人員獲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極大地促進了那個啥的進程。這個派係給人一種年代久遠的感覺,但其實又離得很近——“學廚師,高薪就業。”“高薪技術人才哪家強?XXX找某翔”……
而“全國銷售第一,全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正宗好涼茶”這些就屬於科學派,科學派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找詞語,然後用百分八十以上的認同率來證明這些詞語放在廣告中有用。上述的詞語人們都耳熟能詳。就是這些詞語,看上去很簡單,但就是能讓人產生一種信賴感,安全感。一般行業老大們都喜歡用這類的廣告。比如某飄飄。某老吉。
“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C歐,我為自己代言。”這就是藝術派,其實說白了,藝術派跟科學派服務的對象有些相反。如果說科學派被老大們用得多,藝術派就是老二或者老三比較喜歡的。因為硬實力確實拚不過人家,就喜歡找情感共鳴。現實例子就是——某優品幹不過貓貓狗狗,陌炮幹不過微信企鵝,唱吧幹不過傳統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