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主題八 公平
上榜理由
“總量”與“平均”的尷尬反差,“共富”與“個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們:托起“中國夢”的,不僅是國家的強大、物質的豐沛,還有圓夢的“舞台”。這個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強調的:“要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國夢”的幸福縱深。
真題鏈接
①2012年課標卷 “大國崛起”② 2011年山東卷 “這世界需要你” ③2011年四川卷 “總有一種期待”
最佳立意方向
用公平托起中國夢,需要權利的平等、機會的均衡、規則的透明。因為隻有權利公平,夢想才能起飛;隻有機會公平,奮鬥才有動力;隻有規則公平,社會才能進步。
(1)公平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考生可采取並列結構進行闡釋,比如一個社會隻有公平才能和諧、公平是現代文明進步的尺度、不公平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等。
(2)實現公平需要政府與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就政府而言實現公平需要公正和公開,實現公平需要法律的保障等;就個人而言,實現公平需要具有一顆寬容之心,需要一種舍小為大的氣魄等。
(3)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公平問題,不能把它絕對化。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隻有勇於接受生命的曆練,不要一味怨天尤人,也許你會成為別人眼中“不公平”的對象。
經典素材
①“中國好聲音”讓平民一鳴驚人,靠的是公平選拔。②重慶82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太斥責農民工乘公交車,稱其太髒影響市容。
高頻主題九 拯救
上榜理由
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中認識了石蠟,從火腿中認識了敵敵畏,從鹹鴨蛋、辣椒醬裏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裏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裏認識了硫磺酸……轉型期的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遭受空前的衝擊,而新的價值體係尚未完全建立,信仰危機、精神荒漠、道德淪喪正在從根本上顛覆現代文明,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美麗中國夢”,所以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拯救的不僅僅是遭受空前破壞的生態文明,更需要拯救的是我們的社會文明。
真題鏈接
①2012年課標卷 “小善舉、大恩德”②2012年北京卷 “巡道工老計的堅守”③2012年山東卷 “孫中山對革命的論述”④2012年重慶卷 “解救冷庫被困工人”⑤ 2008年湖北卷 “舉手投足之間”
最佳立意方向
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增長與社會的急劇變遷,對既往傳統文明形成了重大衝擊,作為現代文明重要內容的道德情操更是遭遇到空前的顛覆。當今中國的文明轉型首先麵臨的任務是道德的拯救,因為唯有在堅實的社會道德基礎之上,才能穩健地實現文明轉型。
(1)遭受空前破壞的生態文明需要拯救。比如泥石流、沙塵暴、霧霾天氣等。
(2)在經濟大潮衝擊下失落的人文精神需要拯救。比如道德、信仰、責任、善良、親情、尊嚴、寬容等。
(3)各種審美觀及曆史觀需要拯救。比如惡搞文化、穿越劇、過度整容、日本人扭曲曆史等。
(4)在外來文化衝擊下失落的傳統文化需要拯救。因為文化銘刻著民族的記憶,攜帶著民族的基因,傳遞著民族精神的火炬,湧動著民族的熱血和豪情。
(5)拯救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就個人而言“拯救”的途徑就是多讀書,經常自省,加強道德修養等。就國家而言,“拯救”的途徑可從製度的建立、社會文明氛圍、曆史傳統觀念等方麵構思立意。
經典素材
①湖北大學一教授抄襲學生論文獲世界大獎,道德淪喪。②2012年1月北京大學昆曲盛宴上於丹被邀做總結被觀眾趕下台。③蒙牛企業隨意篡改自己產品的“生產日期” 。④北大教授張頤武新銳觀點“孔子不如章子怡”,公然批判中國傳統文化。
高頻主題十 創新
上榜理由
《周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喬布斯走了,蘋果失去了一位天才,而世界失去了一位夢想家。人類的發展一次次證明,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書寫新的曆史,那就是創新。進入21世紀,人類所麵臨的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和較量,知識日新月異,未來社會迫切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紀的重要課題,是當前全麵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更是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素養。
真題鏈接
①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橫著放”②2010年湖北卷 “想象的力量”③ 2009年安徽卷 “彎道超越”④2008年江蘇卷 “好奇心”⑤ 2008年北京卷 “杯子裝滿沙子放水的實驗”。
最佳立意方向
“創新”,作為名詞,指“創造性”或“新意”;作為動詞,指“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創新”是社會永恒的主題,體現了曆史發展的固有規律。 站在曆史與現實的角度,將“創新”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創新”便具有了無比旺盛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1)為什麼需要創新。對個人而言,隻有求新求異,事物才會有生命力,對國家而言,創新能推動曆史與社會的前進。
(2)創新都表現在哪些方麵。個人的思維方式需要創新、企業的發展理念需要創新、國家的發展模式需要創新等。
(3)怎樣去創新。創新要有好奇心,創新需要打破定勢、突破傳統,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創新需要勇於否定權威等。
(4)反思中國為什麼出現不了創新人才。比如教育理念陳舊落後、傳統企業文化阻礙創新、民眾普遍缺少獨立特性的品質、缺少創新性人才成長的環境等。
(5)如何處理好創新與繼承之間的關係。比如創新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盲目的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經典素材
①《阿凡達》不以高科技、而以大境界、大氣象火爆全球。② “海爾”集團平均每天申報兩項專利,為中國企業之最。③錢學森臨終前震撼世人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④《江南style》引領全球模仿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