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從修行感悟引申開來(1 / 2)

作為一名、或者說曾經作為一名華夏的莘莘學子,大家耳邊肯定充斥過不少讚美之語。這裏麵有對自己的,更多則是成為自己羨慕對象的頭頂光環——

“這小孩多聰明啊,學習成績好,玩也會玩!”

“人家是XXX學校的尖子生,天才中的天才,考清華北大肯定是十拿九穩了!”

“是啊!人中龍鳳,莫過於此啊!”

然而,這些曾經給我們帶來無比自豪和無限悵惘的普遍看法,真的正確嗎?那些學霸們又真有多麼聰明、多麼“天才”嗎?

祁雲倒是從來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應試教育考的隻是對那種“不斷重複、極度枯燥”事物的一種忍耐力,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臨場發揮的應變力。

從考試的方式來看就非常顯而易見了——其需要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解決一大堆極為複雜的問題。若想要快速地答完試卷,需要的是什麼?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很直白,那就是——這些題目你都做過!而平日裏所做的題目與試卷不一樣的地方,隻是數據上有些出入,或者是某些無關緊要的地方有細微的篡改。

隻有這樣,應試者才能在看到題目的第一時間,找出相應的答題方法,繼而想都不帶多想地就提筆動手,從而順利地作完冗長的試卷……

這也就是說,學子們得將自己淹沒進無邊無垠的題海多年,以龐大的題型基數,才能提高考試時的命中幾率!

如果你挺不過這幾年的極度枯燥、來回重複,那麼你將會成為最為不幸的“被遺忘者”;

如果你有地藏王菩薩那種“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強大堅持,如果你有吃了便便還能麵不改色的強大忍性,或者說能有那種蒼老師敲門時還要大吼一聲“不要幹擾我學習!”的烈士情懷……那麼恭喜你!北大在向你拋媚眼呢!不信你抬頭看看,清華mm也在樓上招展著手絹哦!

這種應試模式用“千年修行,隻為今生偶然相遇”來形容,可以說是再形象不過了!

這應試啊,根本不需要你有愛因斯坦般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創造力;也不需要你有夏洛特那種達到人類極致的洞察力、縝密的推理能力、和強橫的歸納總結能力。說實話,若將他倆來考試……祁雲並不看好。

確實,愛因斯坦是牛掰,牛掰到他能將你現有的公式都摸索出來;福爾摩斯也牛掰,你再怎麼複雜的物理題,他都能推個淋漓盡致!然而,這等桀驁的人物,他們會去挑戰題海麼?沒有題海基礎,祁雲就不信他們在短暫的考試時間內能推出幾道題目來!

其實,咱們的祁大真人,以往也是傳說中的“差生”。

他不是不聰明。相反,那些後來考上了清華北大的同學,當時都還拿著一些理科題目追著他來請教。他以前也是個愛剖析愛推理的人,轉著個筆杆子一下午,哪怕是再難的題目也能迎刃而解!

然而,就如他厭惡按部就班的苦修那樣,他也非常反感題海戰術。寧可去挑戰一些高難度,也不願去做那些個枯燥乏味、題與題之間往往有著超過八成相似度的題庫。甚至會一看到那東西就想吐!

如此一來,考試的時間對他而言就尤為不夠了。若是認真答題,他經常一半都做不到;強行提速吧,出錯率又高得驚人。所以最終高考的成績……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因此,他對何為“聰明”,也有了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

學習“聰明”,是最為狹隘的,其衡量的隻是一個人逆來順受的“耐受力”;說一個公司職員很靈活,很聰明,其衡量的隻是一個人的轉寰能力,或者是……能夠卑顏屈膝的態度;說一個口若懸河,妙語如珠的主持人很機靈,很聰明,那則是對他的應變力、反應速度的一種肯定。

同樣,這些也是狹隘的,那麼到底什麼是聰明呢?

祁雲認為,聰明這個詞其實是相對智力有障礙的人而言的,在社會大眾裏,其實根本沒有絕對的聰明!

人類除了睡覺、昏迷,大腦時刻都在接收事物信息,或者是處於思維運算之中——隻不過有些是主動的,有些則是被動的。

比如說,策劃一個方案,那就是明顯的主動行為;而在明豔陽光之下品著清茶,一邊聞著自然淡雅之香,一邊看著閑雲遊走發呆……則是被動地在體悟一種安適、悠然的生活風味。

雖然叫稱之為“發呆”,但並非真正如此,此時大腦也是有所收獲的——收獲了對生活的一種感悟、一種認識。

其實,就連一個成天隻對各色女人感興趣的家夥,他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智慧——對男女關係、對性、對追尋極致快感的方式,那是絕對有著相當權威的!在他們眼裏,那些不懂享受,虛度自己“旺盛”青春的天才、精英們,又何嚐不是一群不懂生活、不知歡愉的蠢蛋呢……

什麼?這方麵的智慧不能創造價值?客觀您錯了!他們要是去當會所經理、野模經紀人,或者去做個私拍攝影師(不懂請擺渡)……那肯定是玩得風生水起啊!人家很有可能比您白領、金領的還要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