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衛·莫高斯 其一(2 / 2)

大衛看看女人,又扭頭看看那個倒在血泊中的禿頂男人,心中想道:這個女人認定我受了傷,焦急得直跺腳,想要帶我去看醫生,但她卻不敢上前;而那個虛弱呼救的男人,明明身受重傷,卻沒有任何人出來幫助他。

此時此刻,大衛的內心沒有懼怕。

主已經在槍戰中保護了自己,他一定有他的旨意要自己去行。

平日主日學背誦過的經文湧現在腦海中,大衛不自覺地念了出來:“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你在嘀嘀咕咕說什麼啊孩子!不是嚇傻了吧?”

大衛沒有理會女人,他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催促著他,他慢慢走向禿頂男人。

他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幫助那個生命危在旦夕的人。

女人在他身後的尖叫聲,慢慢從耳中消失了。

他來到那個男人麵前,雖然鮮血讓他感到害怕,但是他還是鼓起勇氣靠近他,蹲了下來。

大衛對男人說道:“非常抱歉先生,在救護車來之前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幫助你,但是我會為你禱告。”

男人的臉上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沒想到,這個小鎮中,竟然隻有一個小男孩敢靠近自己。

男人想說什麼,卻沒有力氣說出來。

他隻見這個小男孩閉上了雙眼,開始誦讀起了主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大衛學著牧師在葬禮上的禱告詞,跪在男人麵前祈禱,心中想道:在男人臨終前的禱告,可以讓這個罪犯得到主的拯救。

也許是這個小男孩的舉動太過於誇張,在驚愕了片刻後,那些大人才終於回過神來。

幾個男人從自家屋子裏跑出來,衝向大衛,將他強行抱起,離開將死的男人。

救護車和警車的鳴笛從遠方傳來……

“在槍戰中幸存下來的小男孩,竟主動上前為受重傷的毒販禱告。”

轟動小鎮的毒販槍戰,被媒體報道出來後,大衛自然也成了公眾的焦點人物。甚至為此,市長還親自給他頒發了最佳市民獎。

雖然母親對大衛亂來的行為非常生氣,但是還是用正麵的話去引導他:如果他想要幫助罪人,應該以更安全的方式,而不是冒著生命危險隻身上前。

但是大衛內心卻有些不以為然,經曆了生與死的邊緣,他確信自己蒙主的保護,不會有危險。

並且,在親眼看見人們拒絕幫助一個罪犯後,他的心中產生了質疑:比起這些好人,難道那些壞人不更應該得到主的拯救嗎?

大衛悄悄改變了自己原來想當牧師的誌向,希望長大以後,能夠更加具體地幫助更多的罪犯悔改。

在獲得了管理學和司法行政的雙學位後,大衛進入了德克薩斯州的州立監獄,從此開始了他與犯人打交道的職業生涯。

他在監獄中,大力推行用信仰來感化罪犯的管理方式,並大獲成功。尤其是對死刑犯的臨終關懷,更是得到了全國懲教委員會的讚賞。

越是被社會排斥的罪人,越需要被拯救。

大衛一直遵行著那一天——1986年7月3日——從主那裏領受到的呼召。

他相信通過信仰,能夠改變處於罪惡泥潭中的人。

他的職業生涯隨著他對主的信心一路高升。在37歲那一年,臨危受命,被任為奧提斯·班納姆懲教中心的監獄長——去管理那個全美最黑暗、最暴力的賊窩。

一直以來,頻繁的暴動就是這座監獄的標誌性特征。

這裏的監獄管理者,麵對這些窮凶極惡的罪犯,隻能采取以暴製暴的方式來進行管理。用最嚴厲和最高戒備的方式,勉力阻止暴亂的發生。

但在這樣殘暴環境的長期熏陶下,獄警們的性格也漸漸變得異常暴戾。

當壓力積累到臨界點時,終於爆發出來:三名獄警聯手,對一百名囚犯進行了私自處刑。

屠殺囚犯的醜聞被媒體曝光後,引發了軒然大波。

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不可思議的觀點:將被囚禁的囚犯視為真正的革命者,頻繁的暴動就是期望打破巴士底監獄的枷鎖。

一直保持沉默的當局,不得不去麵對越來越大的輿論聲討浪潮,承諾對監獄的管理作出調整。

涉案獄警被提起公訴自然不在話下,另外前監獄長被追責下課,所有工作人員接受為期一年的心理谘詢和觀察,許多心理測試不合格的獄警被紛紛開除。

最後,當局聘請了“以柔和之道應對暴力”而出名的大衛·莫高斯出任新監獄長。

當局希望大衛和他的那一套信仰理論,能夠平息眾怒,同時也能夠改變這座監獄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