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帶著“麵包”去旅行(2 / 2)

做一款最精品的應用

剛開始創業時,彭韜和兩個聯合創始人的啟動資金不到100萬,主要是自己的儲蓄和向朋友借的錢。開始時,他們的辦公室是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民宅,房間裏隻能擺6個人的座位。

後來,公司擴張到八九個人時就坐不下了。很長一段時間,彭韜隻能在陽台或小區的咖啡屋裏辦公。但即使條件艱苦,他們也沒有粗製濫造,還是下了狠心做產品,立誌要做一款最精品的應用。

他們的精品策略很快便奏效了——純粹依靠自然增長,“麵包旅行”的用戶規模迅速達到150萬,主要是iOS用戶,月活躍度70%。APP的內容都是由用戶產生,用戶完全是因為喜歡才分享,除了成就感(如評論、收藏和喜歡數等)沒有其他物質回報。

不像其他公司那樣去刷榜、地麵推廣或預裝機,“麵包旅行”用戶的規模化增長主要來自它優良的品質——2012年,“麵包旅行”剛剛問世便被蘋果公司推薦為“App Store 2012年度最佳應用”,之後經由口碑傳播並廣受用戶好評。

創新而不是模仿

彭韜非常看重產品創新,讓他感到驕傲的是——“麵包旅行”沒有參考或“克隆”別的應用,而是在三個地方非常創新。

1. 播放功能,一點擊就能動畫回放用戶的旅行軌跡,現在不少公司都在模仿這個功能;

2. GeoTag,利用時間軸來同步用戶手機和單反相機的地理信息,給單反相機裏的照片添加上地理位置信息;

3. UI的設計風格也和別的應用完全不一樣。

墨爾本大學那種鼓勵創新的精神,對彭韜的影響很大。“讀博士期間,抄襲別人的創意是不可能畢業的。比如寫科研論文時,你的論文如果沒有創新,即使文字再有邏輯性、實驗數據再詳實,也是不會被錄用的。”彭韜說。

在中國的應試教育下,以前彭韜並不太理解“idea”這個單詞的深刻內涵。經過讀博士的磨練,他才明白“idea”就是要去創新而不是模仿。在實際產品研發上,“麵包旅行”團隊可能會為一個獨特的UI頁麵設計投入兩周時間。而這個時間放在其他公司,很可能已經“山寨”出了一款產品。

在彭韜看來,現在很多團隊看到好產品就先抄,抄完以後,圈一些錢,然後去推廣,然後再圈錢。這麼做其實沒創造太多實際價值,很容易形成產品同質化和惡性競爭。有些抄襲雖然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如果沒有真正的創新,肯定不是一個很陽光和持久的事情。

“中國現在特別需要矽穀那種文化:創業公司大膽去做創新,大公司不去抄襲,想要的話把它收購過來就好了。隻有這樣,才能形成正向循環的創新文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投入到創新領域,對整個中國經濟的轉型也是一個很好的正麵推動。”彭韜說。(來源:綜合i黑馬、記者團 責任編輯/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