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帶著“麵包”去旅行(1 / 2)

帶著“麵包”去旅行

創新·發明

作者:王根旺 孫兆偉

從墨爾本大學博士畢業到校園創業,到成為麥肯錫公司顧問,再到第二次創業,這是彭韜“高富帥”般的經曆。而創業短短一年,他的“麵包旅行”便獲得數百萬美元投資。那麼,“麵包旅行”是怎樣從旅遊APP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一不小心走上創業路

十幾平米的民宅、三個合夥人、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曆,彭韜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創業。“不是必須去追趕的潮流,隻是憑著那一股‘你必須去做,不做就會後悔’的激情。”彭韜說。

彭韜,是“麵包旅行”APP的開發者。“麵包旅行”是一款致力於打造個性化旅行社區的旅行類APP,包含遊記撰寫分享、全球景點信息、旅行路線推薦、旅遊產品購買等內容。現在,“麵包旅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個性化旅行入口——數千萬用戶和數百萬的精品遊記,平均每30秒就有一篇遊記上傳;同時,它的用戶遊記已覆蓋220個國家和地區。

談及創業,彭韜說自己是“一不小心走上創業路”的。

2004年從墨爾本大學博士畢業後,彭韜和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名為IntelliGuard的公司,參加墨爾本大學商學院組織的創業比賽,並“機緣巧合”地拿到了第一名。之後,公司獲得數百萬澳元投資,並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產品銷往亞太地區。2009年,由於商業模式、資金以及團隊等諸多問題,在金融危機的誘因下,公司無疾而終。

隨後,彭韜進入麥肯錫公司任谘詢顧問,“每天和世界500強公司的CEO打交道,為他們提供谘詢服務。”雖然在墨爾本的生活非常安逸,但彭韜漸漸開始疑惑,他感到“這樣的生活仿佛一眼可以看到頭”,此後,他毅然辭掉工作,回國創業。

彭韜是一個旅行愛好者。一次,他在給朋友介紹自己在西藏的照片時,被反問為何西藏會出現身穿維吾爾族服飾的人,“當時頗感尷尬,也很失落,這些旅遊經曆都很寶貴,但自己都不太記得了。”他開始找尋這樣一種能記錄自己旅行記憶的簡便方法,“照片可能弄丟,日記可能遺失,如果能實時記錄下自己的軌跡並保存,這樣就不會丟失了。”

“麵包旅行”(breadtrip)的創意,就在此刻孵化出世。

“麵包旅行”這個名字,來自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大意是小女孩因為撒在沿回家的路上的麵包屑被小鳥吃了而回不了家。

“很多人都說自己擁有了某種物品,其實那是一種錯覺,因為你真正擁有的是你的體驗。” 彭韜認為隻有這些時刻,才是別人帶不走的。於是,他萌生出一個想法,為何不做一種無法被“時間小鳥”吃掉的麵包屑,來保存我們的珍貴記憶?

2012年初,彭韜和另外兩個旅行愛好者焦萌和薛亮開始了他們的“麵包旅行”之路,並於同年5月發布“麵包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