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常現在擔心的是,如果大宋沒有吞並吐蕃,沒有得到好處,就不會支持西夏西征吞並高昌和黑汗了。
“怎麼?青唐不服嗎?那就用實力說話。你的父親也不過大宋的一個小小的將軍,難不成你要稱帝不成?”耶律洪基蔑視道。
對於耶律洪基來說,吞並吐蕃這樣苦寒的地方,不僅不會給大宋增加實力,反而會拖大宋財政的後腿。況且,隻要來會盟,就可以自立一國,那如果女真人來會盟了,豈不是也要自立一國?這樣的事情,耶律洪基是絕不可能允許的。
在曆史上,耶律洪基對女真相當重視,為了防止女真人叛亂,他不顧大雪嚴寒,執意要繼續北行,最後死在途中。遼國的首都是臨潢府,但是遼主從來不在首都辦公,而是帶著行宮和大臣們四處跑,通過圍獵、釣魚等政治活動,加強同遼國境內各少數民族酋長的聯係,女真人各部對遼國來說,相當於大宋的西南夷,被遼國稱為羈縻酋,和大宋的羈縻州是一個意思。遼國的這種四處跑的政治活動,被稱為缽體製度。缽體才是遼國的政治中心,而不是首都。
女真人占據了東北大部分的地區,從混同江一直到鴨綠江,都是女真人的地盤。如果女真各部也自立一國,大遼豈不是要少了三分之一的國土?況且女真人對遼國日益敵視,時常叛亂,或是臣服遼國,或是臣服高麗,叛服不常。隨著他們從海路用毛皮馬匹從宋朝商人手中換到不少兵器戰甲鐵製品之後,就越發躁動起來,這讓耶律洪基充滿了不安。
在後世,大陸之外的學者,都沒有把東北和草原算作是遼國的土地。因為遼國對於女真人以及草原各部,是一種微弱的臣屬關係,並非直接受遼國統治。這麼一算,遼國隻剩下遼東和燕雲那一點點的狹小的地方了。所以,這次會盟對遼國來說,同樣具有非凡的意義,宋遼和解,邊境無重兵,那麼遼國不僅可以動用大軍掃蕩女真人,同時,還可以移民固邊,徹底同化女真等各族。
按大陸之外學者的說法,西夏就更小了,除去各部落不算的話,西夏的國土,就剩下了一條狹長的線,也就是絲綢之路上那麼幾座城市了。
對於大理、交趾來說,同樣如此,除去臣屬的各部落不算,他們還真沒有多少地盤。小部落自成一國,他們同樣不會允許。如果按董氈的說法,他們各國的各部落前來會盟,那華夏諸國到底有多少國,數都數不清了。
大陸之外的學者之所以這般認為,事實上是對中國曆史上國家的概念不清楚,引入的仍然是西方人的那一套國家概念。大陸的學者也受到這樣的影響,到了金國的時候,蒙古草原就沒有算在金國的版圖之內。
董氈沒有回話,因為他的職位是繼承他父親的。他現在是大宋的平西軍節度使、武威郡王。遼夏矛盾激化時,遼主曾將公主下嫁給董氈,欲圖與青唐共擊西夏。隻是西夏的李元昊十分會用兵,不僅擊敗了宋朝,還同時擊敗了遼國與青唐。可以說,西夏的建立是李元昊用強大的武力換來的。
曆史上,王安石當政,用王韶攻青唐,而不是攻西夏。原因不是大宋戰略失誤,而是青唐除了戰略位置外,沒有多大作用。大宋不怕他與西夏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大宋。
青唐在西夏與大宋看來,的確沒什麼作用。一群部落,不過是宋夏拉鋸的戰場而已。現在華夏會盟,宋夏和解,這個戰場已經不需要了。西夏隻要吞並高昌和黑汗,青唐這個位置,對西夏來說,就沒有了多大的戰略意義。
董氈之所以沒有回話,是因為他知道,青唐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他力爭一下,是為了給各部落一個說法。宋朝與青唐打過一仗,那是在宋真宗時期,青唐想仿照西夏一般建國,也入侵大宋的秦州(天水),三萬對兩千,在三都穀戰役,三萬人竟然打不過大宋的兩千人,兵敗退走,被宋軍追殺二十多裏,斬首一萬多。丟人丟到家的大敗仗。這次戰役之後,吐蕃人再不敢小瞧了宋朝。
即使沒有這次會盟,無論是趙頊還是政事堂都會用王韶的平戎策,徹底解決掉青唐吐蕃。況且趙頊還有一條明教的暗線。青唐吐蕃與黃頭回紇,到處都是要並入大宋的聲音,就是明教劉奇的手段。
“我占城國已經同意以佛教為國教,取締婆羅門教。設立四大學府,占城國還沒有這樣的國力,但是,我國會仿照交趾,設立國子監,教習儒家經典,以科舉取士。”占城國王速達力急忙表明態度。
“嗯。”耶律洪基好像華夏聯盟的盟主一般,聽後點了點頭說道:“很好。熙寧,你看,華夏會盟,這旗幟都立了,度量衡交子年號等都統一了,是不是也像大食一般,立個統一的國號?”
“統一的國號?就叫華夏聯盟好了。”趙頊吃驚地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