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頭回紇,青唐吐蕃,此時看起來是一個國家,其實國內部族林立,號令不一。沒有想到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隨便一句話,便決定他們的國家命運。
青唐吐蕃國王董氈,黃頭回紇國王藥羅葛歸仁,兩人此時已經說不出來話來。他們不遠前來會盟,現在卻是這種結果。其實他們也有心裏準備,此次會盟,西夏與大宋和解,在西夏與大宋夾縫中求生存的他們已經沒有生存之路。
在他們前來會盟之前,他們各部族不知道從哪裏傳出了他們要並入大宋的聲音。這個聲音的產生自然是明教教主明王劉奇的手段。即使沒有這次會盟,青唐與回紇都要並入大宋。
對於西夏來說,如果青唐和回紇投降了大宋,在地理戰略上,西夏有亡國的危險。曆史上,也正是如此。章楶擊敗西夏,吞並了青唐和回紇後,大宋對西夏一直處於戰略主動。
不過,曆史上的大宋最終沒有滅掉西夏,後來戰略失誤,竟然連金滅遼。如果大宋能夠和遼國聯盟,處於金國威脅下的大遼,肯定會默認大宋吞並西夏。可是,大宋錯過了這次機會。最後,曆經三代人的熙河開邊,便宜了金國。
以青唐和回紇換得高昌和黑汗,這筆買賣對西夏來說,非常合算。對於遼國來說,能夠取得高昌和黑汗北部重鎮,也是一筆好買賣,從此,金山以北粘八葛部再無叛遼的本錢。大遼的西部疆土將得到鞏固。
見李秉常如此果決,耶律洪基好像看到自己少年時的模樣,大笑道:“既然如此。夏國這次準備出兵多少西征?我大遼出皮室軍五萬,下頭軍州兵十萬,總兵力十五萬。”
“此次會盟,我大夏東部邊疆再無憂慮。我大夏決定舉國西征,出兵四十萬。”李秉常果斷地說道。
四十萬大軍出征,意味著整個西夏在宋遼邊境在無兵力,不僅如此,西夏國內都不會再有兵力,甚至會看不到成年的男人。李秉常之所以有這個膽氣,自然是西夏朝堂一番分析後得出了的結果。西夏出兵越多,越是符合遼宋兩國的期望,越是給這次會盟增加了份量。
高昌人口不過五十萬,黑汗人口不過兩百萬,兩國總兵力不會超過二十萬。即便是西夏一國西征,就足於平定兩國。
“我大宋出精銳騎兵兩萬。另外資助西夏價值三百萬貫的兵器糧草。此次西征結束,西夏必須沿絲綢之路修建馳道。西夏把持絲綢之路後,整條絲綢之路上的商稅不得超過一成,而且西夏必須勒令各部族不得騷擾過往商隊。”趙頊提出了要求。
“這個自然。商貿歲幣新約依然有效。我西夏出兵四十萬,大宋隻出兵兩萬,那大宋三十萬邊防軍如何調派?”李秉常毫不猶豫地答道。
“既然諸國邊境無重兵,西夏兵力盡出,我大宋也不應當落後。我大宋出兵五十萬,三十萬邊防軍,十萬海衛軍,共四十萬,走海路攻打印度。另外發兵龍衛軍十萬,攻打吐蕃。從此之後,吐蕃與印度並入大宋版圖。”趙頊豪氣地說道。
大宋總兵力一共六十萬,除去聯防軍十萬,其它兵力已經全部出動了。
“我大遼,皮室軍五萬,頭下軍州兵八十萬,會陸續調離析津府與大同府,北上平定女真、萌古、黠嘎斯、斡朗該。不過,大宋有保甲軍一千五百萬,這麼龐大的軍隊,怎麼都讓人不放心。大宋應該解除保甲兵製才是。”耶律洪基也撤掉了與宋夏對峙的兵力。
大宋保甲軍製度,一戶人家,必須有一名青壯編入保甲軍。保甲軍平時也不集訓,也沒有軍事任務,隻在入伍時集訓半個月。除了這半個月,保甲軍士兵仍然是普通百姓,這是在名冊上必須隨時聽候調遣,如果遇到緊急戰事,大宋隨時可以抽調兵員。大宋有一千六百萬戶,差不多有一千五百萬的保甲軍士兵。保甲軍算不上正式的軍隊編製,大宋正規軍,士兵都是四大學府卒業的。
普通百姓還是願意派出一個丁壯進入保甲軍的,因為在普通百姓看來,隻要去報個到,就可以免費領到一套兵器戰甲,剩下的就是每個月穿好戰甲配好兵器到縣城去領一貫錢的兵餉。這等於是一項大福利。
“我大宋不禁武,普通百姓除了特定的軍械外,可以自行購置兵器戰甲。保甲兵製在大宋不屬於兵製,而是戶籍製度。想也想得到,一千五百萬大軍,大宋怎麼養得起?解不解除保甲兵製都是一樣,我大宋百姓,如遇入侵,舉國皆兵。”趙頊回應道。
這下,耶律洪基沒有話說了。大宋人口八千萬,而大遼人口隻有一千萬不到。就算大遼人人當兵,也比不上大宋。一千五百萬大軍,打出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人打進來,那麼就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打仗畢竟不隻是靠人多,兵多。耶律洪基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如果打仗靠人多兵多,那北遼西夏早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