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政治體製(2 / 2)

諸多的矛盾,讓趙頊腦袋頭疼不已。

“聖上,聖上。”童文江連叫幾聲,才將趙頊從後世的回憶裏拉了回來。

“這些東西,你原本都會嗎?”趙頊疑問道。

“會的不多,畢竟那時在地下河城開礦,哪裏懂這麼多。進了文明學府後,看了很多書,加上以前的經驗,才慢慢領悟到的。”童文江這是在講述一個工匠到科學家的蛻變。

“嗯。你這邊不要懈怠,也不要著急,你提到的問題,朕會與政事堂協商的。天色不早了,朕要回去了。”趙頊感覺頭疼得厲害,不知道是不是穿越的後遺症,現在想立刻回到皇宮,好好睡一覺。

········

上京,政事堂。

“介甫,見到官家了嗎?”司馬光問道。

“沒有,這幾天,官家好像患病了。記不記得熙寧二年,紫宸殿?”王安石回答道。

“這,這。”司馬光雖然和趙頊不對付,但是這個時候,司馬光可不想趙頊有什麼事情,一旦趙頊有什麼事情,換了皇帝,那麼就又是另外一個政局。

有時候,利益的關係還真是搞笑。原本要把趙頊推下皇位的主角,現在也關心起趙頊來了。趙頊給政事堂徹底放權,允許四大學府選舉,這些讓司馬光很安心,也讓所有的士大夫再次感覺到了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好處。

“君實放心,禦醫說,官家隻是偏頭痛。雖然官家一連接著睡了好幾天,但是一日三餐,官家沒有少吃,應該沒有什麼事情。”王安石也有點怕趙頊出什麼事情。

“官家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司馬光詢問道。

“職方司的稟告,官家去過墨家的那個突火槍研究院。可能和這個有關。”王安石猜測道。

王安石的猜測是對的,至少部分是對的。趙頊一整天的行程,看到了太多超過他對宋朝認知的事物,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了異界。後世的記憶和認知與這一世的記憶和認知產生了嚴重的衝突,繼而導致頭疼。這是一種幾乎要人格分裂的頭疼。

“墨家?對墨家的製裁也是沒有辦法,墨家不是佛道兩家,四大學府按聖上的意思,吸收很多民間的工匠,他們都在向墨家靠攏。一旦墨家勢大,後果不檻設想。”司馬光沉吟道。

“官家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墨家的崛起意味著什麼。不過,官家近乎墨者。四大學府的創立,足見官家的墨家理念。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五大理念都能在官家身上看到。如果單純壓製墨家,恐怕會遭到官家反噬。君實不要忘記熙寧二年官家性格的突變。”王安石一邊回憶一邊說道。

墨家思想,或許趙頊隻知道一些,然而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有政事堂的那些有一肚子學問的相國們可是知道得很清楚。特別是墨家的政治理念,在尚賢思想中,墨家提出了: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這句話的意思既主張民主選舉體製,也就是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君主和官員,又主張在民主選舉之後,由君主推行獨裁統治。

這樣的思想觀念,和現在大宋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觀念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如果任憑墨家崛起,那麼這個觀念下,很可能導致改朝換代以及獨裁的產生。更嚴重的是,一旦出現自下而上的選舉,那麼地方官員很可能通過地方的選舉,借助所謂的民主推行獨裁,那麼大宋很可能分裂。

現在的四大學府選舉不是自下而上的選舉。因為四大學府的學員雖然大部分來自於底層民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百姓的利益,但是他們的身份和大宋的官吏們是平等的,同樣屬於士大夫。

從根本上說,儒家與墨家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政治體製。儒家固然也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導致社會結構僵化,堵塞了下層民眾的上升的道路,容易滋生腐敗,繼而導致王朝崩潰。然而,按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個王朝建立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能夠保持社會的有效秩序。這點,墨家的政治思想做不到。儒家是社會結構僵化,而墨家則是社會結構變動過快,無法建立有效的社會秩序。

“介甫,官家的思想,不僅僅是墨家這麼簡單,從官家這幾年的所作所為看,官家的思想基本可以定為:尊儒尚法,兼容百家。”司馬光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