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逸島是南洋離中土大陸最近的一個大島,早在漢朝時,麻逸島就已經與大陸上有所往來。麻逸島離流求島非常近,隻是海路小島眾多,礁石密布,還常有來自太平洋的大風暴,加上流求原來也和麻逸一樣是一個蠻荒之地,所以流求到麻逸之間,沒有海路航線。現在,從流求島安平(台南)到麻逸島金州,若是順風的話,一般也就是三天的時間。
麻逸島的氣候比起流求來說,還要炎熱得多。為此,隻能等抵達麻逸島的礦工安頓下來後,再讓他們的家屬陸續遷過來。礦工多數來自兩廣地區的西南夷,他們也是常年生活在瘴癘之地的,也是生活在炎熱之中的,來到麻逸也並沒有感到特別的不適應。
西南夷三百萬,西南夷大叛亂被大宋絕對的力量逼降之後,人口也下降了三十多萬,這意味著那場大動亂,有三十萬人被殺。西南夷屈服了,他們的首領或是被處死或是被遷徙到州縣做市民去了。西南夷則被編製成客戶,分配給大地主當長工。可是西南夷在地主眼裏又笨又懶,願意接受西南夷的不多。大量的西南夷沒有生計,沒有安身之地。
政事堂雖然很努力為他們安排工作,但是沒有哪家作坊,礦場、農場願意多收留他們。大部分多是給政事堂麵子,表示支持政府的工作而象征性地接受了一些。
趙頊要開發麻逸,設立金州,開銅礦,正好為西南夷提供了一份生計,而且工資還很高。由而,十萬西南夷礦工來到了麻逸開礦。金州的督察使是原來的台州知州苟宏社,他有開發流求的經驗。
炎熱是地方,打洞做房子是最好的選擇。至少比較省時省力。十萬礦工和整個金州的大小官員所有人,現在差不多都住在礦洞裏。那些土人的幾間茅草房全都燒了,土地先要平整。大宋人口的優勢大,規劃是要在這裏建起一座人口二十萬的城池,還有巨大的港口。
炎熱,潮濕多雨,動植物生長茂盛,空氣悶熱就像蒸桑拿。現在,離過年也就兩個月的時間了,在四季分明的大宋,這個時候是冬季。這個時候到麻逸島來,也是要在大炎熱的季節到來之前,先穩定下來。
熱帶雨林地區,之所以無法出現強大的文明,根本原因就是熱帶雨林幾乎是綠色的荒漠。動植物生長茂盛,土地裏所有的營養物質都存在植物體內,所以土地十分貧瘠,如果毀林開荒,農田恐怕經營不了幾年就得放棄。而且因為動植物生長繁盛,所以病蟲害很多,農業收入趕不上漁獵業。沒有農業,農業的收入無法超過漁獵業,那麼就無法定居下來,也就不會產生文明。
這就是南洋地區即便能和日本高麗等國一樣,同樣處於華夏文明的沐化下,卻依然發展緩慢的原因。這不是後世,有殺蟲劑,有農藥化肥,所以,在南洋發展起農業來,對大宋來說依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南洋地區,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就是農業很難發展起來。
美洲的文明之所以發展緩慢,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拉丁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命運,早在地形上地理位置上就已經決定了。
北美洲,也就是後世美國、加拿大所在的地方,卻是個寒冷的地方,土地長期被冰封。來自北冰洋的寒流能夠直接進入中央大平原。肥沃的土地被冰封,在火藥發明問世、采礦業大發展、鐵農具大幅度降價之前,人類是沒有能力,沒有那個本錢去開發凍土的。
大宋要開發南洋,主要可以種植的農作物是占城稻、甘蔗、胡椒、山薯、苧麻,這些都是很適合南洋氣候的農作物。剩下的是土地的營養問題,農作物生長快是個優勢,但在土地的營養保存能力下估計種不了幾次。所以,開發麻逸的第一步是開礦,而不是開荒。先讓這些礦工們先小富起來,到時候他們的家人就有錢購買先進的農具,推行占城稻與甘蔗輪作的製度,再深耕細作,保持土地的肥力,那麼開發麻逸也不是不可能。
趙頊之所以采取先南後北的開發步奏,一方麵是由於北遼比較強大,南洋各國很落後。另一方麵,是這個時代,小冰河期就要來了。長江都有可能被封凍,更不用說是黃河了,還有北遼境內的河流。北遼那白雪皚皚,萬裏凍土,開發難度比南洋還要大,成本還要高。
小冰河期的到來,對於大宋開發湖廣地區,經營江南,確立帝國的統治中心,是一個催化劑。至少,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湖廣地區不會再那麼炎熱了,廣東也能下雪了。那麼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開發湖廣,經營江南,就有了氣候上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