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接過軍報,快速瀏覽起來,一共三條軍報。
第一份軍報是西夏的,西夏發動西征,要控製陸上絲綢之路,遭遇西域各國的聖戰,攻打高昌回紇失利。在伊州與高昌回紇大戰三月,遭遇黃頭背襲沙州,隻能撤兵而還。西夏請求大宋支援糧草軍械兵員,弄得好像大宋西部藩鎮一般。
西夏是佛教國家,全民信佛,擋住了天方教的東進。高昌回紇、黑汗都是天方教國家,都是以回紇民族為主體。西夏人西征,讓他們同仇敵愾起來。隻是黃頭回紇還是佛教國家,還是明教的大本營,難道黃頭回紇也要天方化?
西夏西征絕不能失利,不然黃頭回紇集極有可能天方化。政事堂的處理意見是,希望宋夏遼三國會盟,共同出兵西征,如若不行,則不再理會。會盟地點在大宋西北的平州,那裏是宋夏遼三國的交界處。青唐吐蕃與高麗或許也會前來會盟,會盟的中間人是佛家白馬寺主持。白馬寺曾經是中土最古老的寺廟,建於漢朝漢宣帝年間。
天方教正在滲透到天山以北北遼所統治的沾巴葛部和金山回紇部。回紇部與高昌回紇、黑汗同種同源,北遼害怕西部不再為北遼所有。曆史上,高昌回紇本是北遼屬國,後投靠了黑汗,北遼的確出兵攻打過一次高昌回紇。
西部各國都是名義上的大宋屬國,常來大宋朝貢,以大宋為宗主國,但是也會去大食朝貢,是一群兩麵國。回紇各國使者也來到了汴京,痛斥西夏的入侵。
第二份軍報是交趾的,交趾吞並占城失利。真臘與交趾交戰失敗後,加上西部暹羅餘孽叛亂,便大力扶持占城複國,退出了賓童龍地區。占族人本來就凶悍好鬥,加上亡國之辱,於是掀起了反抗交趾人統治的大起義。占城與真臘分兩路出兵夾擊交趾。交趾在真臘東部重鎮沙灣與真臘鏖戰,損失慘重,喪兵五萬。
真臘與占城合並十萬,反攻交趾廣南州,交趾沒有辦法,隻能請求大宋能夠派出水師,從背後強襲占城。而真臘、占城也派了使節來到汴京,請求歸服朝貢。政事堂的意見是水師不動,從欽州調兵三萬入交趾參戰,同時知會大理出兵真臘。
看完這條軍報後,趙頊笑得很得意,交趾因為害怕大宋水師,希望拓展國土縱深。在大宋的支持下,意圖強兵滅亡占城與真臘,沒有想到會失利,反而遭到反攻。現在大宋就是他們之間的一根稻草,壓在誰身上,誰就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按趙頊的意思,此時正好出兵剿滅交趾,將交趾納入大宋版圖。然而,這是不可能的。這是西夏、北遼的大忌。宋夏遼要會盟西征,那麼大宋交趾大理也得同心協力南征。現在的大宋、北遼、西夏、大理、交趾五國,在一定意義上說,已經是一個國家了,至少經濟上已經實現了一體化。如果可能,青唐吐蕃、高麗、日本三國也會納入這個經濟同盟,八國大聯盟,想想都讓趙頊覺得興奮。
隨著經濟的一體化,自然會帶來政治上的統一,隻是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等待。趙頊知道自己不能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在曆史上,此刻的大宋正在與西夏博弈,忙於內耗。這是眼界的問題。如今因為趙頊這個穿越者的到來,曆史的軌跡發生了改變。在大宋的交子歲幣的政策下,各國在一定意義上被籠絡到了大宋的身邊。
隻要大宋不入侵西夏、北遼,兩國斷然不會入侵大宋,他們都很明白,和大宋打了上百年,也拿大宋沒有辦法,入侵大宋沒有任何好處。而現在大宋給他們的交子,和他們簽訂的貿易協定,其中巨大的利益,更加使得他們不會妄動,因為其中的巨大的利益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擄掠大宋邊境所得。
如果發生戰爭,西夏、北遼不僅要損失歲幣,還得承受巨大的戰爭消耗。這是他們的財力和人力無法承擔得起的。有錢能使磨推鬼,大宋就是要用錢砸到你們服!趙頊心裏很得意!
第三份軍報是三佛齊的。朱羅國十萬大軍大舉渡海東征三佛齊,印度教東擴,曆史由來已久。在天方教還沒有統治印度之前,印度教一直囊括了整個南洋,有大印度之稱。
趙頊對三佛齊並無好感,猶記得後世的印度尼西亞,在中國一九九八年,發洪水的那會兒,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運動,殺害了很多華人,其手段殘忍,令人發指。而後世的印度尼西亞也是天方教國家。哪裏有天方教,哪裏就有衝突與暴力!哪裏有天方教,哪裏就有流血與動亂!趙頊對天方教可以說深痛惡絕!
不過,現在是大宋,不能用後世的思維的來左右現在的國際關係。三佛齊是大宋的藩國,朝貢從未間斷。如今三佛齊求援,大宋絕不能坐視不理!清朝時,南洋遭到西方的入侵,就是因為清朝坐視不理,才導致南洋被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瓜分,並打造成了入侵清朝的前哨站。積極參與到國際事物中去,才能擴大大宋的影響力!
其實,駐紮在淩牙州的大宋第九鎮海衛軍已經應三佛齊的邀請,出兵了。然而,兵力畢竟太少,隻有三千人,根本無法與朱羅國十萬大軍相抗。三佛齊與大宋第九鎮海衛軍聯兵三萬,在淩牙海峽(馬六甲海峽)與朱羅國水師大戰,但兵少不敵,最後退兵。朱羅國乘機攻占了三佛齊的迦托訶(馬來西亞的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