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竟敢詛咒大宋,其言可誅。拖出去,給朕打醒他。”趙頊憤怒地說道。
兩名鐵臂衛走入中軍大帳,把劉奇拖了出去,執行杖刑,還是不計數的。但是鐵臂衛誰敢下重手?聽到趙頊沒有說處斬,山地兵團所有將領都鬆了一口氣。
趙頊端坐在上,一言不發。劉奇所說的,趙頊不是不明白,無論是後世,還是曆史,天方教的所作所為,趙頊都一清二楚。可是,華夏文明是一個包容的文明,自由傳教的宗旨絕不能改變。天方文明也不是一無是處,華夏文明會自動選優汰劣。
狂熱的宗教隻會誕生在生產力落後,貧困的地區。因為落後,因為貧困,才需要精神鴉、片。中土地大物博,地理生產環境優越,百姓富足。天方教的狂熱在大宋根本無法紮根,這一點在後世也是驗證過的,隻有落後的地方,才會出現宗教狂熱。
因為地理生產環境落後,才會產生極端的宗教,愚弄下層百姓,攫取財富,供養龐大的上層建築。而自古到今,中土地理生產環境富饒,民本思想越來越深入民心,自黃帝開創華夏文明以來,就沒有過奴隸,就沒有過絕對低賤的百姓。天子與百姓幾乎是一體的,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說,就是君為陽,民為陰的陰陽邏輯。
“李向安,給朕向政事堂傳旨。自今日起,大宋執行三大禁令,在大宋境內,禁胡姓,禁胡言,禁胡服。犯此三者,不再受大宋律法保護,也不再是大宋子民。”趙頊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
想到後世因為善待少數民族政策,漢民幾乎淪為二等公民,趙頊還是下了下決心,下達了這三條禁令。這三條禁令並非趙頊所創,而是明朝朱元璋的傑作。趙頊隻是根據後世的所學,盜用而已。
本來落後的文明就應該向先進的文明屈服,但是華夏文明太過寬容,最後養虎為患。如果唐朝能執行這三大禁令,那麼即便是遼宋夏三國分立,這三國也應當全是漢民才是。可是,唐朝太寬容了,為了一句臣服,就特別優容周邊民族,無數先進的工藝技術輸入給他們,把他們養肥了,他們的文化反而壯大起來,要不是中土足夠遼闊,漢文化博大精深,後果不堪設想。
“大宋禮儀之邦,五萬人被殺,皇帝陛下就不給一個說法嗎?”蒲元乙跪伏在地,鏗鏘有力地說道。
蒲元乙是宋末元初蒲壽庚的先人,是大食人,僑居占城。占城敗落後,大部分大食人遷徙到了泉州。蒲元乙並非大食的使節,隻是大食使節的後人罷了。
“你是什麼人?”趙頊皺起眉頭。
中軍營帳裏要麼是山地兵團將領,要麼是泉州的官員。蒲元乙雖然穿的是宋人的衣裝,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但沒有穿著官服,站在大帳顯得不倫不類的。
“小臣仍大食使臣蒲元乙,奉麥哈德陛下的詔令,前來大宋朝貢,通商盟好。這是朝貢禮單。”蒲元乙一邊回答道,一邊遞上禮單。。
麥哈德是綠衣大食的君主,在一零三五年,以十一歲的年紀登基為哈裏發。在位六十年,綠衣大食國勢迅速衰退。一零四三年失敘利亞於塞爾柱突厥人,非洲的西部地區也丟失了。
綠衣大食即法蒂瑪王朝,是從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分裂出來的一個小國。黑衣大食為了對付綠衣大食,掐斷了紅海的商路,改到了波斯灣,綠衣大食由而走向了衰弱。
為了對付黑衣大食,綠衣大食派出使節,希望繞開黑衣大食,與中土取得直接的貿易。然而,海路被黑衣大食掐斷,黑衣大食甚至派出艦隊打到了紅海,整個印度洋成了黑衣大食的天下,直到塞爾柱帝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