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頊可不認為這是什麼了不得的壞習慣,男人嘛,簡單就好。從這一點上,反而可以看出王安石對生活質量要求並不高。比起那些一頓晚飯,吃上幾十個菜,點上幾百支大紅蠟燭,貪圖享樂的官吏們強。
“哈哈哈,讓聖上笑話了。”王安石尷尬地笑了笑,拱手說道。
“朕知先生從不飲酒,可這酒不一樣。這是甜酒,用糖霜為料釀製的,和穀酒不一樣。是這流求的一大特產。先生品嚐品嚐!”趙頊知道王安石有不喝酒的習慣,為此特意說明和以五穀釀製的酒不一樣。
司馬光與王安石二人年輕時曾經也做過同事。當時,他們倆一起在包拯也就是著名的包公包青天手下,擔任群牧司判官,包拯則是他們的頂頭上司———群牧使。有一次,群牧司衙門裏的牡丹花盛開,包公置酒賞花。司馬光回憶說:自己素不喜酒,但是在包公勸酒時,還是勉力喝了幾杯;介甫———王安石,也不喜酒,他不管包公如何勸,始終滴酒不沾,包公也拿他沒有辦法。司馬光由此知道,王安石有多麼倔頭倔腦。
這個性格,讓所有人都以為王安石非常執拗。但在趙頊看來,這是堅持原則,不會被世俗的風氣所變。在道德修為上,中華漫長的五千年,恐怕隻有後世的周恩來總理能和王安石比一比。
“是甘蔗酒嗎?微臣倒是要看看品質如何。各國均有自己的釀酒作坊,出口穀酒價格相對不高。甘蔗酒好的話,倒是可以大量高價出售。除了甜酒,還可以製作果酒,甚至是烈酒。或許大宋酒業可以和茶業一般,可以製定禮儀。”王安石端起玻璃製作的透明的酒杯,輕輕地搖晃了一下,開口說道。
“先生吃個飯,都還要想著國事。朕敬先生一個。”趙頊端起酒杯高興地說道。
“聖上請!”王安石說道。
兩人相互見禮後,拂袖舉杯,一飲而盡。
“不錯。”王安石心情很好。
李向安分別給趙頊、王安石填了酒。趙頊站起,說道:“列位臣工,請滿飲一杯!”
軍中文武將領們紛紛站起了身,舉杯共飲。
“先生,務農人員減少,田產缺少精耕細作,產量下降,應該要如何應對?務農人員本來就少了,如果再大修水利,恐怕過於耗損民力?”趙頊給諸將勸酒後,坐了下來,擔憂地問道。
曆史隻論成敗,不論道德,不管對錯。如果大宋因為糧荒,導致人口銳減,那趙頊就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昏君暴君了,估計和隋煬帝差不多。曆史最大缺點就是說不明白,利益不同角度不同,同樣的一件事情,就是截然相反的評價。
隋煬帝的文治武功比起唐太宗來說,不知道強多少倍,但是因為隋朝滅亡了,他就成了反麵教材。其它的不用說,但說隋唐大運河這一項恩澤萬代的功績,其它帝王拍馬都趕不上。而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也不是百姓吃不飽飯導致的,而是隋煬帝欲打擊當時的名門豪族,遭到反噬而亡的。其中的導火索就是征討高句麗失敗。
但是曆史不論功過是非,隻看成敗,隋煬帝敗了,隋朝滅亡了,怎麼寫,怎麼說,還不是要看那些勝利者。跟隋煬帝不對付的名門豪族能給他好的評價?曆史上,王安石變法也是如此。因為失敗了,那些掌握著話語權的筆杆子就把王安石貶得一文不值。
筆杆子的力量,趙頊算是見識到了。宋朝的楊家將,楊門寡婦,在後世的電視上很火。好像宋朝沒有楊家那一門寡婦就撐不下去的樣子。可是,事實上,這都是跟楊家關係好的人編的,從無到有,從有到誇張,最後轟動天下。
趙頊來到大宋,也找過楊家將,後來才知道,楊家將指的是隋朝楊素一族。而大宋楊家楊業一族,根本就是窩囊廢。楊業一輩子都沒打過勝仗,後來還被俘虜了,好在骨氣硬,沒有投降,最後被處死了。就這麼點事,就弄出了一個轟動天下的楊家將,幾乎快要和嶽飛的名氣比肩了。
楊業的後人,更是棄武從文,現在依靠祖蔭,做著一個小官。在趙頊的裁撤冗官的浪潮中,早就沒有了影子。趙頊一度害怕,如果自己變法失敗,後人的評價是不是要把裁撤楊家後人變成自毀長城?
“大宋並不缺人力,缺的是有序的安排。大宋養兵費用占了國稅的八成,所耗大部分是花在了兵器裝備的改進和儲備上。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北有契丹,西有黨項、南有交趾,還有西南夷叛亂,大宋不得不加強軍備。然而,現在大宋邊境安寧,大宋各軍缺少的不是軍備,而是長久的訓練。在接下來的十年內,應該減少四成軍備所耗,用在興修水利馳道上。”王安石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
“嗯,這是什麼肉?”王安石說完,夾了一塊肉塞到嘴裏,發現口感很不一般,大聲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