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明教教主(2 / 2)

“嗯。朕知道,你們能夠站在這裏,並不是貪圖朕給的功名利祿,而是忠誠於你們理想。你們渴望一個強大的大宋,一個你們心目中的大宋!你們把希望寄托給朕,朕也絕不會讓你們失望!”趙頊站起,鏗鏘有力地大聲說道。

“聖上英明!”所有人都拱手讚道。

“哈哈哈。朕如果英明,大宋就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麵了。蔡首輔,新法推行情況如何?流求和湖廣開發,是否還在進行?”趙頊大笑著感歎了一句,隨即便問蔡京新法的進展。

新法進展如何,將決定趙頊下一步奪回帝位的手段。如果是毫無進展,趙頊不介意向士大夫舉起屠刀。趙頊相信,士兵與百姓的信仰絕不可能通過權力抹殺。趙頊頭上烙字,與士兵同甘共苦。趙頊廢除差役法,去百姓心頭大患。士兵與百姓都願意相信他這個官家,那麼任何陰謀和手段都不可能奪去他的帝位。

“聖上,流求與湖廣的開發都在有序的進行中,各項新法也推進得比較快。隻是,微臣覺得,變法的味道變了。就說商盟櫃枋,原來是由商盟推選自己子弟進行管理,錢部隻是監督。而現在,各地的錢莊櫃枋,都轉給了各地衙門管理,商盟的權力全部被剝奪了。再說開發,湖廣地區的開發,按照新法的部署,凡是開荒的土地都歸進行開荒的流民和客戶所有,從而將流民和客戶轉為主戶。而現在,政事堂的政令是把土地的所有權給予了主持開發的官員地主以及大商人。其它的新法條令大概也是如此。”蔡京無奈地說道。

“聖上,變法的推行絕不能交到原來守舊派大臣的手裏。否則不管新法多麼好,都無法改變大宋困局。西南夷叛亂,原本就是因為那些開荒的官員借新法之名巧取豪奪現有的田產。西南夷各羈縻州既然已經叛亂,就該調兵平亂。可是政事堂又姑息養奸,不肯調兵,反而要微臣去招撫。微臣無兵,一張嘴怎麼能平定叛亂?最後導致西南各州紛紛投靠大理。”章惇站出有點氣憤地說道。

“唉。”趙頊感歎一聲,接著擔心地問道:“那大理接受了沒有?”

趙頊感歎的是,即便他通過各種辦法,希望反對變法的那些人,能夠放棄一些利益,支持他的變法。沒有想到還是碰到了和曆史上王安石變法一樣的問題:變法的原意是好的,可是實行過程中,方法不妥當。

“豈有不接受之理?西南夷羈縻州有二十二州,邊境六州盡皆並入了大理。好在郭逵撤兵,震懾住了其它各州,不然西南二十二州不複為大宋之土。大理本有奪我朝西南之意,這一次倒是讓他們打開了一個缺口,從此西南再無寧日。”章惇痛惜地說道。

曆史上,宋朝與大理國之間從未發生過戰爭,其根本原因還是宋朝鑒於西夏北遼的軍事威脅,一直對大理比較防範,在西南建立了非常完整的防禦大理國的西南防禦體係。這個防禦體係後來在南宋時發揮了作用。元朝滅大理後,欲從西南打開缺口,攻打南宋。結果蒙古國付出了五十年的代價和一個大汗的性命都沒有攻下來。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轉變方略,從北方破襄樊,直攻臨安,這才滅了南宋。

“聖上,現在不是討論新法的時候。聖上應早日回歸汴京,誅滅亂臣才是。”呂惠卿見趙頊竟然是一副無心回汴京奪回皇位的樣子,焦急地站出說道。

“聖上!”劉奇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明王,可有什麼好法子?”趙頊詢問道。

趙頊知道,鏟除叛亂隻能通過權術,絕不能發動內戰,否則得利的隻會是西夏北遼。

“聖上,回歸汴京,誅滅亂臣,此事恐怕不用聖上擔心。聖上擔心的應該是西夏北遼的反應。”劉奇神秘地說道。

“不用朕擔心,此話何解?”趙頊搞不懂了。

“聖上,半個月前,貴妃娘娘逃脫了偽帝的控製,逃出了皇宮,在李家馬場起兵。偽帝發兵圍剿李家馬場,但數次被擊敗。微臣認為,龍衛軍即便換了將領,但普通士兵還是心念聖上,不肯用命,所以才數次被擊敗。而貴妃娘娘似乎也沒有使出全力。其實他們都在等聖上的消息。隻要他們都知道聖上已經回到了汴京,或者知道聖上將要回到汴京,那麼聖上奪回帝位,易如反掌。”劉奇分析道。

“返回汴京,朕也想。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回瓊州都遭到了第六鎮水師的攔截。”趙頊感歎道。

“微臣有辦法。········”劉奇一步步地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