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瓊山之行(3 / 3)

“真的是太窮了。不然也不會爭著來大宋,跟陛下去交趾發財了。”仁多零丁歎氣道。

“哈哈哈。”四周的將軍們都被仁多零丁逗笑了。

“五百貫少不了你的。這佩刀還要不要?”趙頊大笑問道。

“叩謝陛下恩賞。”仁多零丁跪伏在地接過青龍刀。

“試試刀吧,別說朕的佩刀不值五百貫。就用你的佩刀試試。”趙頊有意讓西夏人見識見識大宋兵器的犀利。

“不敢。”仁多零丁心中無奈,這個大宋的官家真是愛較勁。

仁多零丁的佩刀是一柄大馬士革名匠打造的寶刀,大宋缺好刀,這是舉世皆知的事情。如果把趙頊贈的青龍刀弄壞了,那真的太尷尬了,到時候都不知道怎麼收場。

“讓你試,你就試。怎麼?要違抗朕的旨意嗎?”趙頊不耐煩地說道。

“是。末將遵旨。”仁多零丁十分無奈,心裏隻能希望青龍刀不要太差。

仁多零丁拔出佩刀,又讓自己的親兵握著趙頊賜給的青龍刀。兩刀對磕,閃過一陣火花後,卻是大馬士革的名刀被磕崩了一個口子。

“哈哈哈哈。”趙頊看到驗刀結果,大笑起來。

都說大宋羸弱,兵甲不利,這根本是對宋朝的誤解。曆史其實都是多麵的,關鍵看你需要它的哪一麵!

因為與西夏北遼長期的軍事對峙,宋朝對兵器生產十分重視。凡是發明了新型兵械的匠人都會得到巨額的金錢賞賜。中國曆史上第一本熱兵器製作工藝書《武經總要》就是出現在宋朝,各種火藥武器五花八門。

比起唐朝,宋朝尚武之風更盛。中國曆史上第一所具有軍校性質的武學堂就出現在宋朝。宋代,鄉社武裝遍處皆是,結社置辦兵器,演習武藝,成為農村的普遍現象,這是唐代所未曾有過的。

武術更是成為宋代城市常見的娛樂活動,項目包括角抵、使棒、舞刀槍、舞劍、射弩、舉重、蹴鞠等等。最受歡迎的便是角抵和蹴鞠,甚至連女子都參與這種活動,還敢與男子同台較量。汴京便有大宋最大的蹴鞠場,球隊多達六十八支。

正是平日鍛煉充足,宋朝步兵才能穿起比歐洲騎士全身甲還要重的步人甲,宋朝弓弩手才能在挽弓能力上超過春秋時代的軍人以及同時期的黨項人甚至女真人。

正是因為如此,在北宋滅亡之時。嶽飛、韓世忠等名將才能靠著一支支民間武裝,擊敗金國,硬生生地打出了一個南宋。

大宋之所以武力不顯,根源是國策的壓製。為了防止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麵出現,宋朝一直任用文人統兵,對武人的防範十分嚴厲。宋朝兩大名將狄青和嶽飛,就是在這種國策的壓製下,含恨而死的。文人領兵,那就是一隻羊帶著一群獅子去打仗,不敗才是怪事。

趙頊後世是特種兵出身,針對宋朝的弊端,便根據後世中國的軍區製和黨組織設在連部的經驗,設立軍鎮製度和教習製度。這樣,既能發揚宋兵的勇武,又能控製士兵的思想。加上設立了兵部和軍部,調兵征兵之權和統兵練兵之權分開,趙頊牢牢地把軍隊控製在了自己手裏。

“不過是借助寶馬之力而已,打仗靠的還是騎射!熙寧皇帝陛下,咱們比一比騎射吧!如果我贏了,陛下也得賜給我一把青龍刀。”涅魯古看到仁多零丁得了一柄寶刀,嫉妒得要命,便不顧場合地向趙頊討要起來。

涅魯古,時年三十六歲。是遼主耶律洪基的親兵大將,擅長騎射,非常勇武。先前在瓊州軍營的哪一箭,讓他起了爭強之心。便想要和趙頊較量一番。

“哦,和朕比騎射。哈哈哈。”趙頊再次大笑起來。

雖然涅魯古為了一柄青龍刀,不惜不顧場合地冒犯趙頊,但趙頊卻是非常高興。這足於看到青龍刀的誘惑力,而這樣充滿誘惑力的青龍刀,大宋多得是。

因為優質的烏滋鋼,大馬士革成了寶刀的產地。可是鐵礦劣質的大宋,卻能憑借先進的工藝打造出更好的刀具。這樣的成就,讓趙頊格外歡喜。

“大膽!你是個什麼東西,竟敢挑戰聖上。有本事,先過我這一關。”十大驍將之一的神箭手高飛喝道。

“哼。比就比。”涅魯古好強地回答道。

“哈哈哈。看來朕又得來點彩頭了。全軍大比,第一名,朕賞賜五百貫,另外加上朕的佩弓。”趙頊最喜歡這樣的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