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采用武力壓製推行變法,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戰事實際上是趙頊建立威信和無上皇權的開始。如果沒有戰功,任何權力都得是通過利益維持起來,經不起各種明爭暗鬥。
因為知道這場實際上關乎於變法的人心得失,加上趙頊要親征,所以人都非常緊張這場戰事。不過,戰爭,打的是廟堂決策,打的是後勤。既然要出兵,就要打一場有準備之戰。可是現在,對於交趾,所有人都不是很了解,也沒有想到過要對交趾用兵。長期以來,大宋所以的戰爭準備都是在北方,都圍繞著西夏、北遼而展開。可是說,大宋、北遼、西夏,這場三國演義比東漢末年的三國還要漫長。
到現在,軍部連交趾、占城所在地的一份詳細地圖都沒有,也沒有交趾外海的海圖,如果這麼冒失地闖過去,在人家的地盤上開戰。地利的優勢不知道要讓大宋吃多少苦頭。還好,海商夏豔斌代表上京海商船行提供了一份詳細的交趾占城的地圖。
戰略決策在朝會上已經敲定,按章惇的方案行事。而戰術上的決策,現在任何想法都不切實際,起碼要先了解一下那裏的詳情再說,否則被肉包子打狗,弄個有去無回就麻煩了。皇帝親征,一旦戰敗,其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眾人圍著擺放地圖的桌子,一邊喝茶一邊商議此事。趙頊一邊品茶,一邊讓那個海商夏豔斌詳細地說一下有關占城國都毗闍耶新都城新州的具體情況。
既然要拿被殺的商人為突破口,出兵敲打交趾,那麼占城國都就是很好的軍事突破口。如果能夠一舉幫助占城收複舊都,那麼至少可以在占城得到糧草補給。
夏豔斌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陳述道:“這個占城新州並非占城的舊都,而是占城的新都。占城舊都是因陀羅補羅,因陀羅補羅是城池的意思,占城的主體民族是占族人,所以國都又稱為占城。占城國,國名實為占婆,隻是在我朝,將之稱為占城。交趾也是如此,我朝稱其國名為交趾,事實上,交趾對外宣稱的國號是大越帝國。交趾王更是對外稱帝。”
聽完了他的介紹後,眾人都十分害怕趙頊暴怒,要改變既定的方案,發大軍滅亡交趾。章惇連忙說道:“交趾國隻要還對大宋朝貢,請求冊封。那麼也就不算逾越。”
夏豔斌聽懂了章惇的意思,為了轉移官家的主意力,趕緊繼續說道:“占城舊都被交趾所占,交趾屠城之後,將其夷為平地。占城國先王及王室皆被交趾殺害。交趾與占城可謂是世仇。熙寧元年(1068年),占城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交趾與大宋皆將其稱為製炬,製炬發兵攻打交趾,希望奪回舊都。但熙寧二年,交趾國太尉李常傑率軍南征,擊敗了製炬。熙寧三年攻破了占城新都,俘虜了製炬。”
趙頊聽到夏豔斌的陳述,被說得一愣一愣的,沒想到這裏麵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這麼說,占城國力非常弱了?率先出兵攻打交趾竟然敗北,恐怕這場戰事在他們國內不得人心。占城本為漢唐故土,或可取之?”
占城在漢朝時本是漢朝日南郡,漢順帝時期日南郡南部一個小部落崛起建立林邑國,日南郡日益被林邑國蠶食,到隋唐之時,日南郡北移,直到交趾李朝建國。立郡六百多年的日南郡就這樣退出了華夏的舞台。
“聖上,此一時彼一時也,何必話必漢唐?軍國大事但求實際。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聖上萬不可意氣用事!”李常實在忍受不了趙頊動不動就拿漢唐說事。
李常,時年四十三歲,精通商貿和航海。在曆史上,曾奏請設立泉州、密州等地市舶司,是宋朝全麵開通海上絲綢之路的緣起。穿越後的趙頊聽從了他的奏請,任命他為上京海關督察使,先後開通了多條貿易航線,又為開發流求,探測了上京至流求雞籠和泉州至流求安平(台南)兩條海上航線,立下大功,為趙頊所倚重。此次出征,出兵的海上路線和時間問題就少不了李常的參謀,否則,恐怕還沒到交趾,大軍就有可能在海上運兵途中損失過多,那海上征討就成笑話了。
“唉!祖先披荊斬棘、灑盡熱血開發出來的土地,就如此讓給了外人,朕心有不甘呀。”趙頊歎息道。
“聖上恕罪。大宋今日周邊蠻夷已經不是漢唐之時那些不開化的蠻夷,事實上,他們也是華夏之民。大宋雖為華夏正統,但一統華夏終究是實力不濟。要一統華夏,等大宋變法之後,有了實力再說吧!不然,言之過多,徒遭爭議,於變法不利。”李常看到趙頊一副痛心的樣子,連忙拱手賠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