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坊活字,加上銅板,耗錢兩千三百多萬貫,籌建這個作坊耗錢三百多萬貫,加上其它的建築費用,總共耗錢近三千萬貫。要不是有商盟支持,這樣浩大的工程,估計幾十年都完成不了。
另一方麵,朝廷這兩年沒有再鑄銅錢,而是不斷發行交子補充銅錢的缺額,王安石儲存起來的銅,差不多都被司馬光拉了過來鑄銅活字。
曆史上,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但是一直沒有完全取代雕版印刷術。究其根源,不過是因為曆代王朝控製了包括銅在內的金屬類物品的生產,控製著對知識的話語權,書籍的印刷出售就是那麼幾本經典,讀書人看的也就是那麼幾本經典,民間印刷作坊根本沒有大量印刷出售各種讀物的需要,由此也不會再為活字印刷投入巨額的啟動資金。
趙頊意在打開局麵,編撰各科書籍,大建圖書館,令儒釋道三大教派服務於全民掃盲。動用國家的力量將大宋文化的鼎盛推向普通百姓。
“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印刷作坊可不能虧本運行,大宋國庫空虛,可負擔不起。”趙頊既高興又憂心地問道。
“十萬字的書籍,印刷成本不過五文錢,如果拿出去賣,至少是五百文。這是百倍的利潤。如果出售到契丹、高麗、日本等國,利潤至少又得翻百倍。草民估摸著,這個作坊一年至少能創收兩千五百萬貫,除去各種開支,每年也有五百萬的盈餘,最多五年就能收回成本。有了這個印刷作坊,四大學府以及各級學院就用不著朝廷供養了。”印書坊副理,五大富商之一的佟桂說道。
雖然佟桂是副理,但是沒有功名,在趙頊麵前仍然得稱草民。相比那些被他管著幹活的冗官們,還是低了一個頭。
“書籍大量發行,肯定會降價的。降價後,不知道利潤又有多少。書籍定價過高,不利於全民掃盲。還得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書籍的質量上下功夫。”趙頊隨手拿起一本《礦學總編第六冊》翻閱起來,書的質量並沒有雕版印刷的好。
“降低生產成本,隻有研發更好的印刷機裝訂機了,墨家研發的轉輪印刷機已經在大量製造。草民試過,一旦投入使用,印刷速度還能加快幾十倍。自聖上令王相國設立錢莊以來,碰到的問題層出不出。草民已經在組織人手探討解決方案,前不久沈學士解決了算盤乘除運算的問題,給商盟櫃坊做賬單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佟桂是商人,虧本的生意自然是不會做的。
“乘除運算?”趙頊依稀記得宋朝熙寧年間,國子監發明了算盤,取代了算籌,使財務運算的速度提升了不少,但是宋朝時的算盤並沒有普及開來,因為不能做乘除。直到明朝時,算盤才開始普及,成了商人店鋪的必備之物。盡管後世計算機越來越先進,但仍沒有完全取代算盤。
“是的,算盤對草民這樣的商人來說,是一個好東西呀。草民做這個副理,一天都離不開算盤了。王相國那邊據說也改進了造紙術,除了生產專門的交子用紙之外,還要大量造紙出售,回收交子的印刷投入。等紙張降了價,書籍的印刷成本自然也得降價。加上聖上大建各級書院,讀書人會越來越多。這樣算的話,印刷作坊的利潤隻會增加,不會減少。”佟桂越說越興奮。
“不錯,紙張降價,書籍降價,對蠻夷各國輸出會更多,利潤隻會一路暴漲。微臣相信,紙張和書籍會成為大宋的兩大支柱產業。”海商李戰馬的大兒子李佩雄補充道。
“改進了造紙術?王執政沒有和朕提起過呀!造紙作坊在哪裏?”趙頊在交子城並沒有看到除交子用紙的其它紙張,不由得心生疑問。
“聖上,就在濟水對麵,正在開土動工了。”司馬光打開了一扇門,指著河對岸說道。
“除了印刷作坊和造紙作坊,其它作坊不能再建在書城。這裏是讀書的地方,不是做工的地方。”趙頊可不願意一座書城變成一座工業城,隨即嚴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