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活字印刷(2 / 3)

如陶土活字、陶瓷活字,總稱泥活字,印刷時容易碎裂,弄得印刷品總是缺字。但印刷出來的書籍非常便宜,這對底層窮苦的讀書人來說依然是一個福音,現在大宋絕大部分活字印刷作坊采用的就是陶瓷活字。

而木活字,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製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應用是最少的,隻有少數能弄到特殊木質的作坊才用。

銅活字一般沒有人用,因為銅活字不容易著墨,現在還沒有出現那種容易著墨的墨水。重要的是銅非常昂貴,一般作坊根本用不起。被趙頊氣死的歐陽修倒是有一整套的銅活字,專門給文豪詩人們印刷新出的大作。

趙頊在範禹祖的引領下,走進印刷作坊,放眼一看,頓時被熱火朝天的場麵驚得說不出話來。十條冗道,一眼看不到頭,估計有十萬人在同時作業。而且這些幹活的全部都是被趙頊裁撤的冗官,一個個大汗淋漓。

“這,這。”趙頊不知道說什麼好。

“聖上,二十多萬同僚,微臣一下子無法安排,他們被裁撤,沒有了俸祿,卻保留了功名,不能從事其他行業。四大學府及各級學院都沒有建起來,隻能先安排他們做這個,拿些工錢養家糊口。這銅活字印刷,采用的是簡化字體,普通工匠識字少,更不用說是簡化後的字,工匠根本沒辦法幹這個。”範禹祖解釋說。

“嗯,幹這個也是和書打交道,不會委屈了他們。工錢上不能虧待他們。”趙頊點頭說道。

“怎麼不會委屈?如果不是聖上的刀把子架到了脖子上,讀書人怎麼會幹這些粗活?”一個三十幾歲的愣頭青諷刺道。

“他是誰?”趙頊並不理財那個愣頭青,轉身詢問司馬光。

“他是歐陽修的大兒子歐陽發,這個作坊是他督造完成的。歐陽修家裏有一套銅活字,印刷方便,微臣認為可行,便把他請了過來。”司馬光見歐陽發如此無禮,尷尬地說道。

“歐陽公之事,朕有失厚道。明日朕定當去歐陽公墳前請罪。能督造這麼大的印刷作坊,歐陽卿家大功於朝廷,想要什麼封賞,盡管開口。”趙頊沒有斥責歐陽發的無禮,想宋仁宗被包拯噴得滿臉口水都不敢擦拭,這樣的諷刺也算不得什麼。

“小臣叩謝陛下仁厚。”歐陽發聽到趙頊說要親自去祭奠歐陽修,跪在地上哭泣道。接著又摸了摸眼裏說道:“工坊並非小臣一人之力,小臣不敢居功。”

“額,還有誰?”趙頊親手拉起歐陽發,急忙問道。對於有能力的技術性人才,趙頊可不願放過。

“叩見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見趙頊問到,立刻便有二十多人走向前來見禮。

這些人,趙頊大多數是認識的,墨家巨子童文江和他的十八個徒弟,李戰馬的大兒子李佩雄,天工學府山長沈括,濟世學府山長蘇頌。

“你們都有很大的功勞,朕會記在心裏,會給你們最好的賞賜。平身吧!”趙頊稱讚道。

接著,範禹祖便為趙頊引路,視察整個印書作坊。後麵跟著司馬光等十幾個人,隨時為趙頊講解,解答疑問。

印刷采用的是分工合作的方式運作,有檢字、排版、著墨、印刷、裝訂等十幾道工序。完成所有的工序一共需要兩百多人。兩百多人組成一坊,十萬多人,總共有五百坊。

銅活字按詞典的注音排列,有序地放在一個圓形的可以轉動的鐵櫃子上。每一坊有銅活字八萬多個,五百坊,銅活字達到四千五百萬個。銅活字不是全部都用銅,而是銅錫鉛按比例鑄成,並非雕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