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祭祖春耕(2 / 3)

宋真宗就是因為喜歡搞這些,把大宋搞得差點破產的。如果宋真宗不亂搞,恐怕也就沒有慶曆新政,也沒有王安石變法了。

宋真宗曾花了很長一段為黃帝建碑立傳,完成了《黃帝本紀》一書。後又在近郊建天壇,建後土祠,鋪張浪費,大搞祭祀活動。

這些還不讓宋真宗過癮,宋真宗決定學秦皇漢武,跑到泰山去封禪,搞了個最大的祭祀。封禪,意思是和天上的神仙見個麵,是皇帝都不能隨便搞的。除非皇帝功勳卓著,建立了莫大的文治武功。

宋真宗封禪後頗受天下百姓和士大夫官員的指責。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宋真宗又四處搞天書的欺騙活動,又是一番滿天下地祭祀,中國的神靈都差不過祭了個遍。為了堵士大夫的嘴,又大開科舉,大批大批地授官,或者恩蔭授官,造成大宋官員暴增,形成冗官。

國庫都搞空了,宋真宗還不停手,苛捐雜稅不斷,除了應該繳納的兩稅之外,增加了數不清的雜稅。便說那差役法,本來是沒有的,早已經算進了兩稅中。但是差役照納不誤。

老百姓活不下了,小規模農民起義不斷,著名的便是王小波農民起義。為了防止流民暴動,宋朝又大量招流民為兵,並鎮壓農民起義。這麼一來,兵員暴增,還驕橫懶惰,形成了冗兵。

宋朝是唯一對叛民采取招撫策略的朝代。造成了“想做官,做盜賊,想發財,販私鹽”的社會風氣。盜賊為兵,不驕橫才怪!

為了愚民,宋真宗又迷信道士,給寺廟大量的土地,還大興寺廟。寺廟道觀建了一座又一座,度牒發了一批又一批,形成了冗僧。這些個光頭和尚,吃齋念佛的沒有,老婆一大堆的倒是不少。而和尚道士除了娶妻之外,還做生意,兼並土地,連大相國寺都成了集貿市場。

還有那個歲幣,也是這個宋真宗的糊塗賬。

宋真宗死後,她的戲子老婆劉娥,幾乎是繼承了他的遺誌,大搞土地兼並。

可以說,宋朝就是被這個宋真宗搞壞的。

趙頊祭祀的這麼些天,一直在想,變不變法,可以慢慢來。這個宋真宗的屁股一定要先擦幹淨。

可是送東西容易,要回來就難了。利益階層已經形成,狼已經養大了,再動他們就太難了。

趙頊從反對聲音最少的冗兵入手,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或許是趙頊受“槍杆子裏出政權”思維的影響吧。後世共和國的建國史,趙頊十分清楚。兩次國共合作,兩次遭到背叛,不能和平建國,不就是背後沒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嗎?

相比祭祀,一直是在那裏磕頭外,春耕大典就有意思的多了。

首先是皇帝象征性地驅牛扶犁,去耕地,趙頊興起,脫掉龍袍,卷起褲腿,硬是整整地耕了一畝田地。官員們等得心焦,百姓們卻跟看大戲一般高興,還沒見過皇帝耕地,自然很吸引人。

其次是宰相鞭牛,這個牛不是真牛,而是泥鑄的假牛。文彥博執鞭打了幾下,算是完成了儀式。待鞭牛結束,便是百姓們瘋搶泥牛。據說能搶到一點泥牛的泥巴,回家供起來,今年就能取得大豐收。

文彥博對這個風俗自然是知道,抽身及時,不然這麼個老頭子非得踩死不可。那些搶泥牛的百姓個個是身強力壯。不叫一個身強力壯的,哪裏搶得到泥牛?擠都擠不進去。

搶完泥牛,搶到了的,個個心裏歡喜,看著手裏的一坨泥巴,吃了蜜一般。沒有搶到的,從地上找點泥屑,放在手帕上,好歹也有點。

最後授牛,由司農寺寺卿,把皇帝剛才用過牛和犁授予百姓,鼓勵農耕。當然,這個百姓卻隻能是族老員外之類的百姓,卻是早就指定好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