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之心 巾幗之智
榮譽榜
作者:梁正 汪小星
陳葆心女士對於香港證券業而言,她是一個傳奇:她打破百年曆史男性主導的單一模式,開創女性從事證券業的先河。而後她多次帶領公司走在香港金融界的風口浪尖之上。如今,事業之外的她博愛仁慈、樂於助人;她的經曆,書寫令人歎為觀止的春秋之餘,竟如此勵誌動人。洗去鉛華、仁智為妝,她是一位集善智仁愛於一身的可敬長者!
“第一”的哲學
香港名聲顯赫的“股壇教母”陳葆心女士獲得過多個“第一”:她是香港第一位投身證券業的事業女強人、也是第一位在香港交易所叱吒風雲的女性副主席、還是香港第一個因從事證劵行業成就突出而獲得英女王頒發M.B.E勳章的傳奇女性。她的經曆堪稱經典,見解也甚為獨到,言語間,總能聽出一種由人生沉澱濃縮出的哲理精華,如典藏多年的名酒,濃濃的醇厚中自能品出獨特的韻味。
歲月變遷,滄海桑田,陳葆心女士看到物競天擇的道理,因此她語重心長地說:“這個社會不進則退!香港本來是小島,經過發展之後可以跟其他國家和地區如倫敦、紐約、日本、新加坡的交易所一起在世界上排名前十,是很了不起的,一個島、一個地方能跟西方發達國家比較,這說明香港人很能幹,做到世界金融交易中心,在世界出名。連後來上海交易所成立時都要來香港交易所取經,現在他們員工的衣服就是與香港一樣的!”作為見證香港經濟騰飛的一員,陳葆心女士深愛著香港,她對今日香港取得的成績讚譽有加。
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競爭也越來越大,陳葆心女士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以前香港有條件,內地沒有條件,所以香港有優勢。但現在內地情況不同了,地方大,發展就會追過香港的。香港一些人還以為自己很進取,隻知道怎麼幫外資做事。”
內地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不加以開發,隻會造成浪費;陳葆心女士慧眼識珠,她覺得香港目前有的人過於捨近求遠,對內地市場不加以重視,看似力爭上遊、實則固步自封。另外,利用香港在兩岸三地經濟上獨特作用,在開發內地市場的時候,也可以起到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和交流,實現共同的經濟願望,促進雙方共贏發展,是一舉多得的明智之舉。
“外國企業的資金來香港,不比中資,因為他們很多是沒有根的。有錢賺他們就來,沒錢賺他們就走,所以我們太過幫外企,讓他們賺錢反而會有害於香港本地人。香港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外國人要通過基金去做買賣的,香港人就不同,可以隨時直接上交易所那找經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比外國人通過基金和經紀去做要方便。內地人在這方麵也有很多優惠,這個是香港的特色,要保留。對外國的東西,好的我們要學,但不好的就不要學。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文化,不要盲目崇洋。如果不能完全學好、懂一半不懂一半,糟粕就會學進來。”
陳葆心女士心如明鏡,立場分明,她強調什麼是香港該學習的、什麼是香港該做的。隻言片語,她透露出對現狀的一種擔憂,卻不失幽默:“畫虎不成反類犬,學不好,連貓都不像!本地和內地的企業也很適合做投資的,因為我們是有根的,我們不會隨便走,中國的市場很大,機會很多。開發國內的市場,其實就是保護中國人的方法。”
陳葆心女士的見解由衷而發、立意中肯,單“不進則退”一詞足夠細細揣摩、用心思考。她賦予工作崇高的精神,並融入絲絲愛國愛港情懷,目光遠大而高尚。
生活的善舉
經曆商海浮沉近半個世紀,陳葆心女士一路斬荊披棘、勇往直前。七十年代,她決意堅定,至2000年與中潤合作自資成立德成證券公司,英姿颯爽地進入盡是男人主導的證券行業,巾幗不輸須眉。1987年,她於停市4天前沽盡所有股票並拋空期貨,力抗股災,聲名大振。之後被選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理事會理事,任期12年;1992年,陳葆心女士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第一副主席,任期三年,成就香港百年證券業曆史上,前不見先例、現未見來者的一朵傲雪奇葩。
“當日有些人問我‘你可不可以啊?你是女人!’我說我行,我想做我喜歡做的。”當時陳葆心女士力排眾議,辛勤創業。事無大小,她都去解決、去學習,最後證券業的每個方麵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這間公司是我的,所以每一件事我都要親力親為。我不是大公司,不能請人來代做。親力親為,讓我什麼都知道,整個行業運作的過程我全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