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眼光獨到,總能準確地看到演員身上閃光的東西,一如當年的李麗珍。湯唯演蕭紅太合適不過,不是她民國女神與否的外表,而是她那股嘴角一抿,淺笑安然,什麼樣的尷尬困境都能樂觀處之的淡然以及任何時候都保持著天真的激情。印象比較深的兩個段落,一個是身懷六甲的她竟然從二樓跳進了小船裏,沒有一般孕婦的擔憂、驚慌、恐懼,甚至從她臉上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她覺得那還是挺有趣挺酷的一個舉動。
二、男權社會下的女性立場
盡管社會在不停地向前發展,“男女平等”的口號也喊了不知道多少年,但至今為止,依然沒有改變男權社會的本質,男性在絕大多數領域還是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屬於蕭紅的那個時代如此,屬於許鞍華的這個年代亦是如此。
蕭紅的那個時代,動蕩不安,女人或故步自封,或自甘墮落、迷失、淪為交際花;女人可以選擇的職業甚少,女人可以活動的空間有限,除了現實的處境,封建社會殘留的在女人心頭的枷鎖對女人的製約更大。像蕭紅一般有自由意識,追求獨立自主、追求發表女性聲音的女人太少,絕大部分的女人不但不會對命運抗爭,甚至連抗爭的意識都沒有,從這一點來看,就算蕭紅沒有所謂的文學成就,她也是可貴的。
許鞍華生活的我們這個時代,看似時尚摩登、觀念新潮。但是我們依然會不斷地被灌輸男孩才是家庭香火的延續;丈夫的出軌源於生物的本性,是需要被原諒的;婚姻不易,對妻子的不忠,是需要隱忍的;男人才是屬於工作和事業的,對家庭的忽略是正常的;而女人呢,大齡未婚是不應該的;穿得太少是不能上街的;失去貞操是可怕的;離過婚是可恥的;女人是屬於家庭的,忽略家庭追求事業是不被理解的……
許鞍華一生未婚的話題某種程度上比她任何一部電影更具有談資;狗仔隊挖掘她的緋聞比她的創作理念更有價值;她不顧一切地投身電影,被公眾誤解成是為了追求男同事,這就是屬於許鞍華的時代。但許鞍華和蕭紅一樣堅強而樂觀,不為世俗妥協,終身未婚又如何?穿著打扮像男人又如何?粗糙得像爺兒們又如何?隻租房不買房又如何?許鞍華就是許鞍華,不為別人而活。許導在《黃金時代》中不停地流露的對於蕭紅的欣賞是有原因的,蕭紅的勇敢、反世俗、追求自我、特立獨行,正是許鞍華自己的寫照。
當蕭紅愛上蕭軍時,她第二次見麵就和他發生關係,不顧自己孕婦的身份,更不顧流言飛語,她看到幸福隻想馬上抓在手裏,一分鍾也不願意矯情地等待;發現蕭軍移情別戀、朝三暮四時,她又決絕地與之分手,還使他們的孩子不明緣由地死去。當和白朗說出自己孩子的死訊時,淡然得像在說別人的事情。既然蕭軍已經不值得留戀,孩子也不能成為阻礙她的絆腳石,這即便在當今社會也是很多女人無法做到的,她們往往總是為了孩子一忍再忍。蕭紅就是這樣率性,想要的時候不顧一切,失去的時候也絕不留戀。
以往的研究者都對許鞍華有過不同程度的誤讀,其中之一就是認為她是女性主義導演。許鞍華好幾次在公開場合聲明過,她不是女權主義者,她隻是在堅持用女性主義的視角來解讀世界和生命,她的電影想要表達的隻是作為女性的一個獨特的 立場。
女導演屈指可數,男性導演占絕大多數的結果,就是電影中的女性完全淪為了男性視角下的產物,很多女觀眾在看完男性導演的作品後,都會忍不住質問:為什麼女人總是被塑造成這樣?男性導演視角下的女性總是帶著男人的眼光,或淪為等同於性的符號,在很多好萊塢大片中,或淪為男人背後的女人,或淪為被憐憫的對象。也不能說男性導演沒有盡力,而是先天的男性身份已經阻礙了他們的認識,再怎麼努力去想象女人,依然擺脫不了先天的男性性別意識。還有一種是女人幹脆成了女權主義電影中和男人一爭天下的女漢子。但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女人,既不是男性電影中的附屬品,也不是女權主義眼中的女漢子,她們有思想,有立場,這些東西正是許鞍華想要去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