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妹妹成了皇家婦(1 / 2)

“曆史發展到今日,其實已經證明,各朝各代由盛而衰,直至滅亡,被新的朝代所代替,絕不是政體出了問題,也不是治理製度出了問題,而是治國思想出了問題。創造一切條件發展生產,使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在此基礎上佐以禮教規範,才是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儒家學說重禮教而輕生產,其實是本末倒置,也是根本之亂源。”

“朕如此說並非徹底否定禮教,相反,禮教興盛一千三百多年,自有其獨到之處,朕還是十分尊崇的。但,誠如長庚所言,儒家確實缺乏兼容並蓄的氣度,法家、墨家、道家思想都有其積極的一麵,為什麼不能吸取呢?而儒家妨礙進步的思想為什麼就不能摒棄呢?隻有采百家之長,才更有生命力嘛。”

“故,朕之治國以民為本,其實就是要扭轉儒家隻重禮教而輕生產的弊病,重生產,保民生,在此基礎上,再發揮儒家的教化作用,方能保我永曆朝長久繁榮昌盛。”

說到這裏,朱由榔看了一眼正在沉思的眾人,接著道:“眾卿以為如何?”

朱由榔剛才說的這番話,其實是後世很多賢人探索證明過的了。

清末時,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清朝割地賠款,國力日衰,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覺得可能是製度出了問題,應該仿效西方,“師夷之長技而製夷”,因而進行了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失敗後,人們開始思考,又覺得可能是國體出了問題,應該效仿英國的“君主立憲”或者法國的“共和”政體,於是又有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了,實行了共和製,但發現還是不行,還是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所以人們又開始思索,覺得應該是思想出了問題,於是又有了“五四運動”。

經過“五四運動”,人們才真正開始覺醒,才有了之後的抗戰勝利和中國的逐步強大。

……

幾位大學士,包括宋應星都被朱由榔的話震驚了。

他們都算當世智者,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理論,也沒有反思過類似問題。如黃宗羲,算是比較睿智的了,思想也比較先進,但聽了皇上的話,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陛下所言,一下子撥開了曆史迷霧,讓臣一下子看清了曆史本質,臣心悅誠服。”瞿式耜率先說道。

“是啊,陛下所言,就如黑夜裏一盞明燈,讓臣一下子看清了將來要走的路,心裏敞亮多了。”黃宗羲道。

接著,吳炳、楊喬然、呂大器、陳邦彥、陳子壯都翻著花樣一齊頌聖,什麼“高屋建瓴”、“高瞻遠矚”、“聖學淵博”啊,一時之間諛詞如潮。

“哈哈哈……,眾位愛卿隻要認同朕的觀點就好,統一了認識,才能君臣同心嘛。”朱由榔被眾人誇得有些飄飄然,得意地大笑兩聲,說道。

見統一了思想,朱由榔再不猶豫,道:“科學技術是發展生產的第一保障,朕是要實行科技興國的戰略的。所以,長庚所著《天工開物》要重新刊印,知府以下官吏人手一本,務要認真研讀,然後用於發展生產。這事就由可先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