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坐下,將事情的經過簡單說了一回。
原來漢金兩軍在信陽僵持,大司馬屢戰不克,衛青的分路軍又一時難至,他心中一急,幹脆下令左路軍吳明和右路軍孫策分別向左右繞行,側擊金軍。說實在的,這個戰術其白癡的程度絕對是超常的。
金軍與漢軍對峙這麼久,兩翼早就布置完畢了,怎麼能容得漢軍輕易繞過?孫策雖然知道自己繞不過,但自打上一次南河邊戰役他大敗而逃,一直抬不起頭來,在大司馬麵前說話也是底氣不足,所以沒有反駁,隻是下令向旁邊更遠之處繞行。這個繞行的圈子可就大了,遠遠的離開了主戰場,等他繞到側翼,已經跑到了信陽後麵很遠之處,如果不是碰到衛青追擊的金軍,他這一繞行可說與戰局全然無關了。
但另一路吳明卻碰到了奇事。
吳明和孫策同時出發,吳明雖然力爭此計不妥,但大司馬主意已定,不肯更改,吳明無奈,隻得統軍側行。他的想法是,就按照大司馬的意思辦,到了側翼過不去就在返回來,這不是我不執行命令,實在是你大司馬的主意太臭。
沒想到,吳明方才抵達金軍側翼,金軍大至,居然有將左路軍包圍之勢!說到這裏,孫策不由得皺起了眉毛:“直到現在也沒查到是誰走露了消息,居然將左路軍的行動路線、時間和目的都告知了金軍,大司馬仍在調查,因為知道這些的肯定是高級軍官,所以問題很嚴重。”
衛青和白不信對望了一眼,兩人心裏都想到了同一個名字:顧衛東。
隻有顧衛東才會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如果真是別的軍官泄露的,不會這麼奇怪的隻泄露左路軍的行蹤卻不泄露右路軍的行蹤,隻有顧衛東,他不但有泄露軍機給金軍的動機,而且和吳明有過不快,所以才會隻泄露左路軍的行蹤而不泄露右路軍的。但這話兩人都隻能藏在心中,因為他們沒有證據,隻是猜測。
孫策也沒有糾結於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講了下去:金軍由於事先掌握了左路軍的信息,所以調動了中路主力來圍攻左路軍,他們的意圖是,以最短的時間擊敗漢軍左路軍,然後回師攻擊漢軍中路軍。幸而吳明也真是個身經百戰的將領,臨敵經驗異常豐富,他見情形不對,突出奇謀,宣布接到大司馬的命令,要求他立刻撤退,率一部分部隊後撤,主力卻暗伏在兩側。金軍方麵信以為真,急起兵追擊,結果被吳明暗伏的部隊打的大敗。大司馬那邊接到金軍移師攻擊吳明的消息,急忙起兵攻擊金軍,想為吳明減輕些壓力,沒想到錯有錯著,金軍主力被吳明擊敗,急切間無法回師,大司馬令主力軍以強敵弱,常將軍李廣當時正好在中路軍中,沒有隨左路軍一起行動,他身先士卒,率軍一舉擊敗了正麵防禦的金軍,結果,中路軍與左路軍相互配合,居然反敗為勝,將金軍打的大敗。
孫策講完了事情的經過,一眾將軍都嘖嘖稱奇。戰場上陰差陽錯的事情多了,但象這麼有趣的情形倒還真不多見。
衛青站起身,對孫策道:“孫將軍,既然中路軍也已經取勝,而金軍的後備兵力又在淮南和嵯岈山消耗巨大,我的意見是,咱們幹脆分路行事,橫掃中原一帶,在金軍沒有來得及調動兵力之前,收複中原!”
衛青這幾句話一說,直如撥雲見日一般,眾將齊聲驚呼道:“是啊,現在不正是大好時機!”
孫策一拍腦袋,笑道:“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大局呢。來,咱們看一看如何行動。”說罷就在衛青的桌子上與衛青一起看起地圖來。
衛青在地圖上一指:“孫將軍,我北你南,我向鹹陽,你向漢中,如何?”
孫策驚的臉都白了:“衛將軍,這可是千裏之距啊。”
衛青一笑:“沒有千裏,從這裏到鹹陽,不過八百裏左右。”
“但是,但是。。。。。。”孫策期期艾艾了半天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衛青看看帳下的眾將,低聲道:“當前金軍將兵力全都集中在信陽,信陽金軍兵敗,就意味著他們的主力已無力控製中原,而金軍的後備部隊在淮南和嵯岈山消耗巨大,也就是說他們一時半會兒的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抵抗來,孫將軍,此時正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如果稍有猶豫,待得金軍將兵力再組織起來,後悔也都晚了!”
孫策沉吟了好一會兒。
他不是不明白衛青的意思,而是怕這樣做萬一有人閃失,罪責無人來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