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十米之下,必有蹊蹺(1)(3 / 3)

“我在這裏,一動都不能動,用這道符封印一切。”他說。

我們所處的地方是石室的入口,如果有了這道禁止符,那麼石室裏的一切都會被封住,靈氣和力量都不會外泄,永遠保持,如同真空。

這間石室裏沒有書架,更沒有古籍,四壁上畫著各種彩色圖畫。

我定睛看了十幾秒鍾,明白那些圖畫都是畫在牆上的唐卡。唐卡出現之地,一定跟藏傳佛教有關係,三樹來自甘丹寺,對唐卡是再熟悉不過了。這樣的話,似乎王老先生真的為三樹準備好了歸宿。

“你確信是這裏?不離開?”我問。

“我當然確信,深信不疑,甚至能夠確定,我一生下來,就是為了走到這一步。你帶嬰兒走,什麼都不要管。”三樹說。

“可是,從人道主義上說,我必須帶你走,不能把你一個人丟在下麵。”我說。

“何為人道主義,何為天道主義?在我們藏傳佛教修行者來說,生和死,不過是兩間屋子,走到這間,走到那間,沒有任何區別。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忽略生死的門檻,想生就生,想死就死,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我是一個愚笨的修行者,為了走到這裏,已經錯失了很多一飛衝天的良機。好啦,不要勸我了,再勸下去,也許我們就反目成仇了。”三樹說。

“你先抬起頭來。”我吩咐。

三樹用力將後背抵住牆,雙手撐著地,艱難地抬頭,麵向著我。

他的眼中突然出現了奇怪的光芒,眼珠連連轉動,上下打量我,仿佛看見了一個陌生人一樣。

“不認識我了?”我問。

三樹來不及回答,一手撐牆,一手撐地,從坐姿變成了跪姿,向著我深深地拜下來。

我微微一驚,低聲問:“大師,你在做什麼?”

三樹一連磕了十幾個頭,額頭碰地,咚咚有聲。

我單手攙扶他,他卻紋絲不動,仿佛已經粘在地上。

“大師,起來說話。”我大聲說。

三樹誠惶誠恐地抬頭,以一種無比虔誠的語調輕輕回答:“世尊,我身份低微,不敢跟您平起平坐。”

我在自己臉上抹了一把,知道事情有異,但倉促間並不理解三樹為什麼要這樣說。

“世尊,這裏環境太差,連個座位都沒有,真是慚愧。”三樹說。

我看著他,不敢貿然開口,以免驚嚇到他。

“世尊,自從墜入黑暗,我已經誦經五百次,期待您來拯救。您果然來了,這是信眾的榮耀,感謝師尊。”三樹說。

我知道,如果不是他發生了幻聽幻視,那就肯定是我的外表發生了變化。現在,我不會忙著否定一些事,也不用徑直承認,還是等三樹繼續說下去,把他的心裏話都說完。

“世尊,時至今日,我有一事不解。菩提樹下鬥經之時,同門弟子問我,靈魂與肉體哪個更重要?行善與作惡哪個更重要?艱難活著和死後永生哪個更重要?維護師門和懲惡揚善哪個更重要?當時,我做了最淺顯的回答,所選的答案,是連三歲孩童都知道的。實際上,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思索,問題簡單,但是答案不簡單。我想通了這些問題,我就死而無憾了。世尊,請為我解答?”

鬥經是藏傳佛教修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的確如三樹所說,這些問題,表麵看來十分簡單,但是細細思索,其答案越是複雜。就拿最後一個來說,維護師門是保全師門的利益,可是,在維護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清惡與善,假如維護師門的行動是惡,那麼這種維護還有意義嗎?所以,維護師門和懲惡揚善很多時候是有衝突的,作為修行者,三樹當局者迷。

“善惡在你心裏,維護或者詆毀,也在你心裏,跟著你的心靈指引去做。這是自我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正確方法。修行也是人生,並非脫離了人類世界的空中樓閣,用凡人的心理去思考,用智者的手段去提升,這才是你要做的。有些問題,是湍流中的柱子,硬撞上去,必定船毀人亡。這種時候,你就得靈活變通。”我回答。

三樹的狀態異常虛弱,看起來應該支撐不了太久了,但是,他的眼中始終燃燒著火苗,並未向命運屈服。

繈褓中的嬰兒,不再哭泣,也不再打擾我和三樹的談話。

“世尊,如果我此刻死去,是不是可以回到最初?”三樹問。

“未知生,焉知死。”我說。

生命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無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都沒有將其研究透徹。恰恰相反,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社會發展增速,對於生命的結構研究越來越細致。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生命被無限細分,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迷宮,無論是神經元還是DNA,都讓所有生物科學家們沉迷其中,每一次細微的發現,都讓他們欣喜若狂。漸漸的,生物學家也迷失了,研究方向混亂,找不到初心。

三樹希望轉世投胎,獲得一個嶄新的自己,這並不容易,

“世尊,我在甘丹寺第三次閉關修行時,已經看到了今日外麵那口深井,通向地核深處,人跳下去,直達岩漿火海,最終灰飛煙滅。普通的修行者無法達到虹化的境界,那麼這種離開世界的方式是否也等同於虹化?”三樹問。

在所有的藏傳佛教典籍記載中,虹化是最美好的離世方式,沒有第二種死亡模式可以相比。可是,藏傳佛教僧眾超過數百萬人,能夠達到虹化的不足萬分之一,而且這種變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並非人人都有這種榮幸。像三樹所說,跳下深井,在岩漿中灰飛煙滅,這是毀滅,不是虹化。他自己的修行已經走火入魔,完全進入岔道。

“還是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回去藏地認真修行。”我說。

“我已經到了這裏,到了自己夢到的地方,等於是到了生命的盡頭,不會在回轉了。世尊,現在隻想請您給我一個肯定的答複,此時此刻,我能獲得什麼?”三樹鍥而不舍地問,

我搖搖頭:“或許一無所得,或許什麼都不會發生。你是卓有成就的修行者,不是新手,對於這種結果,該早有預料,既然如此何必強求?三樹,結束這裏的事,我們帶著嬰兒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