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甘丹寺三樹大師(2)(2 / 2)

我相信三樹要做的事是正確、正義的,但我此刻這條命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唐晚、連城璧甚至更多人。我死,就再也沒人牽掛唐晚、拯救連城璧了。

所以,我不敢輕言為了某種教義獻出生命,那是對別人的不負責。

“我先燃一炷香,看看天意如何?”三樹說。

他拉開僧袍,從內袋裏抽出一根半尺長、直徑半寸的黑色藏香,右手拇指、食指在香頭上輕輕一搓,那根香就緩緩燃燒起來。

“天意要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三樹看著嫋嫋上升的青煙,自言自語地說。

我望著正前方的竹林,腦海中浮現出王老先生緩步走來的情景,忽然心有所動:“他從哪裏來?如果今天是他留在這世界上的最後一天、最後一個小時,他一定會有某種告別的儀式——竹林,他死之前去的是竹林!”

“到那邊去,到竹林裏去!”我騰地站起來。

“噓,不要動,不要動!”三樹低聲吼叫。

我起身時帶起了旋風,藏香上飄出的煙立刻被吹散。三樹雖然及時用右掌擋在香頭上,卻沒起什麼作用。

“對不起,我先去竹林,馬上回來。”我趕緊道歉,不等三樹有所回應,便奔入竹林。

竹林空無一人,隻有遍地斑駁的陽光。

通常情況下,濟南的很多小區裏栽種的都是普通青竹、毛竹、連根竹,成長快、竹葉多,短時間內就能製造出綠意蔥蘢的美景,讓業主們滿眼綠色,愜意生活。不過,這個竹林種的卻是南海普陀山觀音紫竹,在濟南本地並不多見。

簡單說,因為紫竹成本高、生長慢、竹葉稀疏且培育不易,很多綠化隊都不會選擇這類植物。隻有那些浸淫於風水、玄學、相術的高手,才會費錢費力,培植這麼大的一片竹林,借以增強自己在奇術方麵的第六感。

我跑得很急,一進竹林,心情卻突然放鬆下來,腳步也變得從容了許多。

竹林中有兩米寬的鵝卵石步道,也有一米寬的花磚小徑,更有半米寬的落葉狹路,縱橫交錯,迂回盤繞。

起初我走的是步道,三個轉彎後,步道一分為三,變成了三條小徑。

我停下來,謹慎地觀察地上的腳印痕跡,選了左邊那條腳印最新、落葉最多的小徑。

前進二十米後,小徑又一分為三,變成了僅能在竹林間側身前行的狹道。

我沒有費力思考,因為隔著竹林已經聽到了潺潺的泉聲,馬上向著泉聲而去。

過了兩道竹枝屏障,一座日式八角涼亭出現在視野中。涼亭的基礎很高,足有七、八米的樣子,北側掛著一條清洌的兩米寬瀑布,水聲正是從瀑布下的水池中傳來。

“日式影壁牆、日式涼亭,很好,看來我找對地方了。”我終於放下心來。

不管是進竹林還是看涼亭,全都在第六感的指引下進行,沒有任何道理、線索可講。我信賴第六感,就像軍犬信賴嗅覺一樣,是天生的本能。

我大步走進涼亭,亭中沒有石桌,隻有一盤石磨。流水從石磨的磨心湧出來,通過一個扇形的斜坡流向亭子邊緣的水道,形成了外麵的瀑布。

石磨旁邊放著一塊半米高的青石條,上麵已經被磨得錚亮,可見經常有人來坐。

這應該就是王老先生平時喜歡來的地方,也是他一切靈感的生發之處。

我在青石條上坐下,低頭凝視著磨心。

濟南各地多泉,這石磨湧泉一定是王老先生借用了天然泉眼改造而來。外地人看不出泉水與自來水的區別,而老濟南人隻要看一眼、聞一下,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在這裏能領悟什麼?”我皺著眉苦苦思索。

男嬰的事必須解決,否則王家絕後是小事,一旦這種奇事傳揚出去,必定會引發民眾騷亂。

一陣風來,四周竹枝颯颯作響。

我向北看,瀑布下的池水滿溢,形成一道溪流。小溪北去二十步,分為三路,一路向東北,一路向正北,一路向西北,各自沒入林下。

“分開……道路、水路全都分開,全都一分為三,為什麼?三跟什麼有關?三國、天下三分?還是……”我苦苦思索,但現在沒有一點蹤跡可循,可能性成千上萬,毫無邊界可言。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難道,王老先生如此設置道路、水路的原因,就是希望達到“三生萬物”的道理嗎?讓王家有無數條路可走、無數條水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