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錦鯉吸血局(3)(2 / 3)

在中國武術中,各個流派擊打木人樁的手法差別極大。當下,宣傳最廣、影響麵最大的是廣東詠春派的木人樁練習套路,這也是得益於大電影《葉問》的火熱上映以及著名功夫巨星甄子丹的傾情演出。

我之前從未練過木人樁,而屏幕上的演示片段也十分簡練,並不教授基本的馬步和拳法,而是由一名拖著長辮子的古裝武師直接展示一指刺中木人樁要害的動作。

那人的雙手食指、中指始終緊並在一起,每次攻擊,都是以“戳戮”的手法,攻擊木人樁的眼部、耳根、喉部、腋窩,身法手法並不華麗,但卻簡單有效。

“快、最堅硬部位攻最柔軟之處、無厚入有間、至堅攻至柔”——連看了十幾遍演示後,我對以上四條關鍵戰鬥法則有了融會貫通的深入了解。

我開始慢慢練習擊打木人樁,潛心體會指尖刺中對方要害時的巨大破壞性。

刺中眼部,對方立即雙目失明;刺中耳根,對方暈厥;刺中喉部,對方不能呼吸;刺中腋窩,對方半身麻痹。所以,眼、耳、喉、腋都是一個正常人的要害,也是格鬥中對手拚命保護的罩門。

“我隻有無限加快,才能避開對方的防守,一擊必中,一擊必殺。真正的殺敵之術並不需要削鐵如泥的寶刀寶劍,隻需要比敵人的要害稍稍堅硬幾分。”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眼中豁然開朗,再看那木人樁,竟然處處都是可攻擊之點。

老頭子教給我的要訣果然實用,要想殺人,最快、最便利、最張手即來、俯拾即是的就是一個人的兩隻手。隻有把自己的手練成最犀利的武器,才能百戰不殆。

正如北歐獵人們的那個笑話一樣,兩個獵人在森林中遇到饑餓的黑熊,其中一個拔腿飛奔,另一個則崩潰倒下,並且向同伴哀歎根本跑不過黑熊。飛奔的獵人直言,跑不過熊不重要,重要的是跑得過同伴就好,狗熊吃一人即能果腹,所以隻要跑得過同伴,就等於是跑得過狗熊。

人與人的對戰亦是如此,隻要擊中對手軟肋,就能閃電獲勝,根本不用考慮其它。

我並沒有花一整天時間去研究木人樁,而隻練了兩個小時,即轉向梨形球。

梨形球的要旨是“避開敵人攻擊後火速還擊”,強調的是“靈活閃避”這一點。至於如何攻擊,當然遵循“快、堅硬攻柔弱”這兩條基本原則。

半小時後,我便轉向彈簧錘。

與輕靈飄忽的梨形球不同,彈簧球的反彈又快又重,就像麵對一個中量級的拳手,每次閃避不及,都會被它狠狠砸中臉部或者胸部。

在長達三小時的訓練中,我逐漸意識到,躲閃不是辦法,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通過見縫插針、犀利多變的進攻來遏製對方的攻勢。隻要達到攻擊得手與被擊中次數的比率超過半數,那就能最終獲勝。

午飯之前,我已經在木人樁、梨形球、彈簧錘三者之間遊刃有餘地轉換戰鬥理念,隨心所欲地進攻、後退、閃避,完全掌握了麵對不同對手時的臨場應變能力。

老頭子始終留在健身房裏,但並不出聲指點,隻是默默觀察。

午餐仍然豐盛,我像練功一樣努力進餐,把吃飯當成一種與練功同等重要的任務。

“給你看個好玩意兒。”老頭子坐到我對麵,左掌一撒,兩個健身球落在餐桌正中。

“教我更多有用的東西。”我低頭繼續吃飯,不理會那兩個健身球。

老頭子嘿嘿一笑,手指一撥,兩個健身球滴溜溜亂轉。

“我想學更深奧、更犀利的格鬥術。”我又說。

如果木人樁、梨形球、彈簧錘都需要練習數天的話,那麼要想成為格鬥高手,隻怕三年五年都未必有希望。

連城璧等不了那麼久,我怕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耐心與韌性。

“什麼是更深奧、更犀利的格鬥術?你有目標嗎?”老頭子問。

“一招斃敵。”我隻回答了四個字。

古人“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的句子已經不適用於目前的情況,隻有震懾敵膽的高速殺戮,才能有效解決我麵臨的難題。或者說,隻有無限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才能讓進擊之路變得平坦一些。

“好,好。”老頭子點頭。

“什麼時候開始?”我問。

“就是現在。”老頭子回答。

他伸出食指一點,按住一個銀球。

那銀球周身雕刻著複雜的獸紋,但卻不是普通虎豹、貔貅之類,而是一隻多眼、多口、多手、多尾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