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見他是個孝子,又確實清貧,就放過了杜畿。
杜畿安葬了母親,本打算返回揚州。畢竟朱鉉對他有知遇之恩,揚州的官佐、同僚還有朋友,也對他很不錯。
但中原連年大戰,各處荒蕪難行,更兼匪盜橫行,便打消了南去的念頭。
正好少年好友,河東人張時,正擔任著京兆尹,就聘他任功曹。
可後來,張時對杜畿不滿,認為他闊達疏誕,不負責任,幹不好功曹這個職務。
杜畿棄了官,來到了許都,結交了侍中耿紀。
二人經常在耿紀家中談論時事,談論的時候,聲音洪亮,隔壁都能聽見。
隔壁誰?荀彧。
聽了幾次,荀彧按耐不住了,派人找耿紀,質問道:“屋內藏有國士不舉薦,素餐屍位!”
耿紀慌忙引薦杜畿給荀彧。
荀彧與杜畿交談數次,雙方便如老友一般。
曹操聽了這番介紹,愛才之心立起,道:“你看中之人,個個都是奇士!快快引薦他來見我。”
果然,杜畿見過曹操,僅交談數次,曹操便發覺杜畿可堪大任。
十二月,許都,漢獻帝朝廷,下詔旨:“京兆、三輔、弘農等地,因董卓、李傕、郭汜等縱兵霍亂,導致黎民流離失所,匪患猖獗,黃巾再起。大將軍袁紹,手握重兵,為國之柱石,即刻出兵平亂。”
袁紹得了詔書,欣喜若狂,不顧他人反對,即令自己的外甥,並州刺史高幹發兵,派遣大將郭援攻取河東。
洛陽附近的張燕,關內馬騰、韓遂立時警覺,紛紛舉兵提防袁紹。
河東太守王邑,是朝廷奉敕的,也是少數心向獻帝的臣子。所以,袁紹上表,請求郭援為河東太守,罷免王邑。
這一下,河東的百姓不願意了。因為,王邑清廉勤政,深得民望。當地豪強衛固、範先起兵,擁護王邑,反抗郭援大軍。
郭援揮軍進入河東,與王邑開戰。張燕、馬騰、韓遂等,也加入混戰。
整個洛陽以西,便如荀彧預料一般無二,煮開鍋的沸水,亂了。
消息傳至許都,荀彧大喜。
“主公!洛陽以西,已是大亂。正可派能臣入關,收複關中之地。”
曹操也是意得誌滿,甚為高興,連聲言道:“多虧荀公奇策,我真心拜服!”
荀彧受曹操誇讚,卻表現得寵辱不驚,麵無得色,隻言道:“以鍾繇為司隸校尉,總掌全局;杜畿擔任京兆尹,輔佐鍾繇政事;尚缺一員武將,為軍事輔助。”
“嗯!讓夏侯惇去。”曹操若有所思道。
荀彧以為似有不妥,但見曹操很堅定,便緘口不言。軍事方麵的具體事宜,還是少插言為妙。
何況,夏侯惇身份特殊的很。
未料到,曹操對杜畿的任命,也不完全讚同。
“杜畿可以去,但不是京兆尹,而是河東太守。”
“這?”荀彧不解,便問道:“王邑深得民望,對朝廷又衷心不二??????”說到此,似乎明白什麼,遂尷尬的頓了頓,方才言道:“河東軍事不止,杜畿恐怕難以安然接任。”
曹操倒是自信滿滿,“杜畿有機智,通軍事,我料他能成。”
至此,荀彧也不再堅持,依曹操之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