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攪亂關中(2 / 3)

這可不是郭嘉、程昱等人能比的。

“主公若現今就入關中,必成關內各方眾矢之的,不為上策。”荀彧徐徐言道。

曹操不禁點頭,讚同道:“我也正為難此事。若置關內不顧,必成大患。”

“何不鼓動袁紹入甕?”荀彧笑道。

“呃???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快說說。”曹操登時樂了,連連請教。

“袁紹既得四州,便會覬覦洛陽乃至關中。何不以朝廷名義,下令其收複京兆三輔。使其與馬騰、韓遂相爭,待雙方相爭不下時,主公您任命一人為司隸校尉,總掌全局,或拉攏或打壓,坐收漁翁之利。”

“哦,此計甚妙!要害處在哪裏?”曹操又問道。

荀彧早已成竹在胸,言道:“其人不但要對主公忠心不二,更必須文韜武略、知兵善政,要有膽略,還要有全局眼光。”

“這???如此,豈非你莫屬?我怎麼可放你去!”

曹操聽著這條件,除了荀彧,手中哪有這樣的人才了?

“鍾繇!”荀彧不賣關子,直接言道。

因為,曹操方才的話,嚇到他了。險些弄巧成拙,將自己埋進去。令曹操誤會他想坐鎮關中,可就麻煩了。

“嗯,鍾繇此人可用。還有誰人可用?”曹操覺得,這麼大的事,一個鍾繇,似乎分量不夠。

“這??”荀彧略一猶豫,似乎難以啟齒。

“可直接說,莫有忌諱。”曹操坦然道。

“我願保薦一人,此人乃真國士,但未於世人前顯露過,恐主公不敢用。”

曹操聞聽,反倒來了興致,急不可耐追問:“何人?”

“京兆人士,杜畿。”

大家夥不禁要問,杜畿不是在揚州,鎮南將軍幕府任職嘛。

這還要從杜畿小時候說起。

杜畿,京兆杜陵人。祖上也是甚為顯赫。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俱都是史冊留名之人。

杜周是個酷吏、貪官,而杜延年是個好官。

杜家到了杜畿父親那一代,貧困潦倒,是普通人家。

杜畿母親去世後,父親續弦。沒多久,杜畿的父親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後娘一個人照管。

史書有雲:“少孤,繼母苦之,以孝聞。”也就是說,杜畿自幼受苦,但也未見得是後母欺辱他,可能家境貧寒所致。畢竟,這杜畿沒餓死,還讀書識字,可見繼母待他不薄。而杜畿投桃報李,也很孝順繼母,擁有了孝子的名聲。

漢朝以孝治天下,杜畿杜畿二十歲時,就被任命為京兆功曹,兼鄭縣令。

鄭縣的前任縣令,在任時積壓了很多案件,監獄裏關了幾百人,既不判也不放。

杜畿到任後,親自到監獄審案,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全部結案,該判的判,該放的放。因此事,備受稱讚。

不久,杜畿被舉為孝廉,升任漢中府丞。

黃巾起義後,董卓亂政,天下大亂。

杜畿,隻好明哲保身,棄官逃命。帶著年邁的後娘,去往荊州避難。又被朱鉉請出來做事。

但是,後娘去世了。杜畿是孝子,明白葉落歸根,人死還鄉,於是帶著繼母靈柩返回故鄉京兆。

在回鄉的途中,遇到了當年與牽招一樣的事情,被土匪劫了。

杜畿不卑不亢,道:“各位,你們攔路搶劫,無非財為。我身無分文,隻帶一具棺木,你們為難我,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