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殺賊(1 / 3)

中原地區的盛夏,幹燥無比。數十天未見一場雨,偏巧不巧的就在昨日下了一場暴雨,令李傕、郭汜的部下好不欣喜。

洛陽,當年被他們鐵蹄踐踏,破敗不堪,千裏之內,幾無人煙。

滿眼望去,除了荒蕪,還是荒蕪,沒有一絲人氣。

“糧食,沒有糧食,可怎麼辦呢?”李傕喃喃自語道。

郭汜不屑的低眉冷目瞅著李傕,心道:“若不是你心生間隙,我等又豈會落到如今天地?”

二人之事,還要從馬騰攻打長安說起。

樊稠帶兵阻止馬騰進軍長安,卻不知為何?樊稠與馬騰的同黨韓遂,竟然在陣前攀談起來,談至興濃,有說有笑。

後來,馬騰退兵了,但李傕卻深深的嫉恨上了樊稠。終於,在一次宴席上,李傕突然發作,殺了樊稠,吞並了他的部隊。

若說李傕對郭汜,那還是相當好的。經常邀約其過府歡飲,同塌而眠。

但郭汜的部屬,還有他的妻子,卻對李傕甚為恐懼,尤其樊稠被殺後。

李傕、郭汜二人互相猜忌,很快發生交兵,爭鬥到帝闕,都想挾持獻帝。

弘農郡守張濟率軍為二人和解,達成協議,互相交換兒子為人質。未料想,李傕的妻子愛子心切,死活不肯。無奈,再協議,交換女兒。

眾人商議,最終李傕、郭汜相爭不下,都向張濟妥協,使獻帝東歸去張濟的地盤,弘農。實則,獻帝與董承等人計議,想趁機回到洛陽,徹底擺脫李傕、郭汜、張濟的魔掌。

董承聯絡了楊定、楊奉、段煨等董卓舊部,沿途又不斷有官吏前來拜見,秘密收編不少部隊。

尚未至弘農,董承便向張濟發難,趕跑了他。張濟帶著敗軍,往長安逃去。

董承等人走後,李傕、郭汜幡然悔悟,二人重歸於好,合兵去追獻帝。正遇到張濟,三家一起,與董承的部隊在弘農大戰。

後麵的事情,已有交代。董承大敗,少數人保護著獻帝過黃河,由張燕、韓暹等迎入洛陽。

張濟見追不上獻帝,在軍師賈詡的勸說下,放棄弘農,往荊州而去。後在南陽城下,被弓弩射死。賈詡輔佐張濟侄張繡,掌握軍權,與劉表和解,攻守荊州東北門戶宛城。

再說李傕、郭汜,渡過黃河,滿目皆是瘡痍,根本收不到糧食。再往前,有張燕、韓暹部眾十餘萬,雖為烏合之眾,但也不可小覷。

二人到現如今,仍然不知中了楊彪的離間之計,種種策劃均出於楊彪。馬騰攻打長安,韓遂主動攀談樊稠,散播流言於李傕、郭汜、樊稠部下之間等等。

猜忌未去,便要互相防範,尤其現在進退兩難之時,更添了各自的打算。

“大司馬?何去何從,請示下。”郭汜有些揶揄的言道。

獻帝封李傕為大司馬,司隸校尉,總掌朝政。郭汜是車騎將軍;張濟,驃騎將軍。

“呃,此事··還是問問侍中。”李傕被噎到了,答不出。

侍中乃何人?老熟人,李儒。

李儒自虎牢關逃脫,輾轉反側,終於奔到了長安。其時,董卓已死,便投靠李傕。

李傕推薦李儒做侍中,但獻帝記恨他殺死了弘農王,就是少帝。不允,並要加罪李儒。

獻帝怎能得逞?李傕寥寥數語便消除了李儒的罪狀,加封侍中。

可想而知,李儒對李傕那是死心塌地的效命。

“恩公!”李儒肉麻道。

郭汜每每聽到這個稱謂,渾身就起雞皮嘎達。

當年,李儒也是董卓手下第一謀士,雖董卓手下五大將領,徐榮、段煨、胡軫、牛輔、董越,也要對其恭敬有加。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不過牛輔的部將,牛輔自己是董卓的女婿。

“可以郭車騎為前部,攻打洛陽。張燕等不過烏合之眾,部下皆是民匪,怎是敵手?”

郭汜聽著,要自己做先鋒,萬一打不過,豈不是吃虧在前?

“輸了怎麼辦?”

李儒低眉順目,看不出任何表情,言道:“回涼州故裏。二位,一為涼州刺史,一為雍州刺史。”

哪裏來的雍州?興平元年(194)六月,李傕控製下的漢獻帝分涼州河西四郡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設立雍州,治所在姑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