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禍起關中(3 / 3)

事實如此,荀彧也不得不承認。

“如袁紹悔悟,先去迎駕,您可就被動了。袁紹身邊,田豐、沮授絕非等閑之輩。”

荀彧生恐曹操疏忽大意,又分析道:“我等迎駕,‘奉天子以安諸侯’,征討敵對,將師出有名。現今袁紹勢大,可漠視朝廷,剿滅各方。但主公如今勢孤,何以對抗諸侯?”

“嘶··”曹操倒吸一口涼氣,被荀彧說中了軟肋。

“依你之言,迎駕乃是第一要務,可先置呂布於不顧?”

荀彧幾乎跳腳喊道:“呂布一介武夫,不過流浪狗一般,主公滅之如探囊取物。可使人交結小沛劉備,多多資助兵馬、糧草,使其內鬥。”

“確實好辦法。”曹操點頭道:“如何迎駕,還需眾人商議。”

“議什麼?人多口雜,多為迂腐之輩,不過徒添變數。時不我待,主公快快出兵。”

雖然荀彧一再督促,但曹操還是召集主要將領、謀士共議。

果然,在迎接帝駕上麵,絕大多數都不同意。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請來獻帝,誰為兗州之主?”

尤其曹仁、夏侯惇等曹操近親,更是不同意此舉。

程昱、郭嘉等雖無激烈言辭,但也不是很讚同。

當然,曹操地盤雖不大,兵員也不多,但手下絕對不缺能人。除了荀彧一再堅持外,謀士毛玠也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

麵對眾人的反對,雖有少數幾人堅持,但曹操實在是難以下決斷。

而後,三件事,終使曹操下定決心。

其一,鍾繇自洛陽而來,帶來獻帝確切消息。

楊奉、董承既敗於李傕,偽與其講和,而暗中聯絡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辭求救。

李樂等率兵趕來,與楊奉等大破李傕等軍,斬首數千級。獻帝繼續東進,李傕等整軍再來追趕,又大敗楊奉等軍。

楊奉等拚死保護擁獻帝退至陝縣,又派李樂夜渡黃河,尋得渡船,接獻帝過河。

獻帝終於逃過黃河,同行者僅乘皇後等數十人。至安邑時,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

建安元年(196)正月,獻帝想繼續向東回洛陽,楊奉、李樂等人不從,

二月,韓暹攻董承,董承逃奔野王,胡才又欲攻韓暹,獻帝使人製止。

七月,獻帝在楊奉、韓暹等人護送下,回至洛陽,路上整整走了一年。

獻帝以護駕之功,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假司隸校尉,皆假節。其二,黃河對岸的冀州有消息,袁紹要迎駕,但郭圖、逢紀等人勸止。

其三,朱鉉起兵五千,僅派人知會曹操,已往洛陽而去。

“朱鉉獨自發兵?”曹操驚訝不已,怎麼都算盟軍,為何不相議而動?

為朱鉉來送信的賈逵道:“將軍義父身陷險境,將軍恨不能插翅而飛,如何還能來與曹公計議?”

此言倒也有理。

屏退了賈逵,曹操問道:“如何看?”

“朱鉉此去,乃是為全父子之情,無可厚非。”

“難說,保不齊他是去見駕了。”

“韓暹一個亂匪,竟然做大將軍,朝廷昏聵。”

“呸,呸,楊奉不過李傕老賊部下,竟也位列三公。”

“那朱鉉去了,還不封個大將軍?”

“大將軍讓韓暹占了,朱鉉做個鳥大將軍。”

“那就大司徒,反正三公。”

整個議事廳內,登時一片嘈雜,爭論異常激烈。

曹操鐵青了臉,眼看著眾人說的麵紅耳赤,心內也是一股無名火,一腳蹬翻了案幾,手指眾人喝道:“都閉上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