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急於退敵,竟然與曹操、朱鉉約戰城外。曹操正為攻城不克暴躁,見了陶謙派人送來的戰書,立馬轉怒為喜,叮囑諸將回去精心準備,明日一戰要殺得陶謙片甲不留。
第二日清晨,太陽將將升起,大地仍罩薄霧,雙方二十餘萬人馬已急不可耐的列陣整齊,準備廝殺一場。
陶謙部將曹豹為顯忠勇,請命為先鋒帶領部下三萬人馬先行殺出。曹操在不遠處山坡上看見,冷笑不已:“此賊無能之輩,誰與我上前擒他?”
就聽聞身旁一將,跨馬上前,請命道:“末將願斬此賊首級,獻與大人!”曹操覷著眼定睛一看,正是麾下大將史渙。這史渙生的身高八尺,虎身狼腰,手中握把斬月寶刀,胯下騎一匹追風烈馬,立在當地好不威風。
曹操見了大喜,交口讚道:“若史將軍親自出戰,必然馬到成功!”
“得令!”史渙吆喝一聲,一勒馬的韁繩,拍馬舞刀衝下山坡去,直取對方曹豹。曹豹見史渙衝過來,也是雙腿一夾,催馬輪刀向史渙殺來。
二人麵迎著麵,馬對著馬,觥籌交錯舉刀互砍,“咣”的一聲,大刀便碰在了一起。史渙倒沒什麼,曹豹的虎口給震麻了,心下暗叫一聲:“不好!”怎麼個不好?自然是戰人家不過。兩軍陣前,數十萬將士看著呢!不好,也要硬著頭皮再迎上去。
又是一聲雙刀交錯的聲音響起,史渙勢大力沉,將曹豹驚得是魂飛天外,手中大刀險些飛了出去。
“哎呀!這廝如何這般大力氣?”曹豹心中尋思著,手上卻不敢慢,慢了就沒命了。
史渙與他對了兩刀,已知曹豹遠非自己對手,索性揮舞著手中寶刀,一刀便向曹豹頭上砍來。
“我地個媽呀!”曹豹已經心虛了,見著史渙那柄刀如披風斬月一般照自己頭上就來了,已是腿腳發麻四肢冰涼,也不舉刀相抗,下意識的將腦袋向下這麼一縮,好在及時,隻聽“哐當”一聲,曹豹頭上的戰盔被史渙劈了下來,掉在地上裂為兩半。
這下曹豹再不敢逞能了,撥馬轉身便逃,曹操在山坡上看的清楚,立刻指派曹仁、曹洪等人率領部隊向前衝,要一舉擊垮曹豹的先鋒部隊。
但聽得“嘩嘩”“嘩嘩”,“殺啊”衝啊,曹仁、曹洪已是率領著兩萬多人馬衝了過去。曹豹的部隊見主將敗下陣來,對方的軍隊又衝了過來,三魂七魄早飛走了一大半,看看情勢不好,轉身便逃。隻見曹操這邊的部隊如脫韁的野馬,漫山遍野殺上來。陶謙的部隊卻是疾風暴雨衝刷下的洪堤,絕了口子一般向後散亂著狂奔。
諸位,陶謙的部隊為何這般不抗打?其實情有可原,還真不怪陶謙不用心訓練。中原各地紛爭不斷,形形色色的起義、叛亂此起彼伏,唯獨這徐州風平浪靜。為何?陶謙治理的好啊!老百姓豐衣足食,自然不跟這天師、那天王的瞎起哄。更何況,陶謙在徐州境內大力傳播佛教,勸人莫動刀槍,為人要謙和本分。百姓們有吃有喝,也懶得舞刀弄搶,民是太平之民,兵也是太平之兵。來當兵,是為了不種地、不學手藝混口飯吃,真要上陣殺敵,就這些良善之兵,連流寇都打不過。
曹操這邊可不一樣,別說他手下的虎豹騎、虎衛軍了,就是其餘的普通士卒,哪一個也是慣常廝殺,從刀口上走過來的人。這場對決,正是虎入牛群,狼遇綿羊,一邊翻江倒海盡情往前衝,一邊如滾滾黃河向後急流。
曹豹帶著部隊向後逃,率領大軍壓陣的陶謙看得肝膽俱裂,直後悔不該意氣用事,將臧霸打發去了東海之地。若是臧霸在,必不用怕這曹操和朱鉉。這臧霸的部隊,可都是些不怕死的漢子,哪會像曹豹領的這些兵,光會吆喝沒真本事。
打起仗來,往前衝屬熊,向後退倒像是兔子。
眼看著曹豹帶著人已快逃到眼前,後麵的曹操軍隊也緊隨而來,陶謙氣急敗壞之下,使出刺史的威風來,衝著曹豹大喊道:“爾等不得再退。退者,斬!”誰手下沒幾個賣命的親兵侍從?陶謙的衛隊長立刻帶著人向前阻攔敗軍,“撲哧,撲哧,撲哧”,刀刃砍在身上的聲音響起,接連數十人瞬間倒在血泊中。
曹豹正想跑回中軍陣中,迎麵就看著一把利刃向自己砍來,慌忙拽住馬,口中大罵道:“沒長眼?我是大將曹豹!”
砍他之人正是陶謙的親隨侍衛長,哪管他是什麼大將?使君既然發令,退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