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山窮水複(3 / 3)

曹嵩一死,負責迎接護送的應劭棄官北逃袁紹,殺人的賊黨奪財南逃淮南。曹操一腔怒火無處發泄,正好也想據有徐州,便將所有罪責都推在陶謙身上,要興兵攻打陶謙。

袁紹已與陶謙和解,就讓部將朱靈率軍返回。朱靈卻拒絕了他,直接投靠了曹操,袁紹對此甚為不滿,但曹操畢竟剛死了生父,自己又無力南下,隻能聽之任之。

朱鉉聽到這裏,不禁又驚又喜!如今的曹操已非昔日可比,不但兵精糧足,帳下更是謀士謀臣猛將如雲,此番進攻徐州,天下誰不心驚膽顫?自己正可趁此返回會稽,可謂機緣巧合,心中竊喜不已,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曹操喪父之仇,必然與陶謙不共戴天,咱們正可趁機相助曹操。到時候,找個機會攻下廣陵,回到揚州去。”劉曄與朱鉉想的一樣,已開始叫好,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朱鉉聽了,雖是讚同劉曄的想法,但曹操畢竟剛死了父親,劉曄這聲“好”喊的有些不合時宜,遂蹙眉不滿道:“劉先生,逝者為尊!你我心中明白就是了,何必如此高興的喊出來?”

劉曄這才覺得自己失態,紅了臉幹笑兩聲,坐於一旁不說話了。

朱鉉主意已定,馬上派辛毗帶著朱賁去鄄城,向曹操言明自己相助之意。另一方麵,加緊準備兵馬、糧草,不日間就要向兗州開拔。

恰在此時,往徐州打探消息的馬文成回來了。

不顧一路奔波,馬文成喝了幾大口水,便向朱鉉詳細稟報了徐州的情況。

徐州地處中原東南背靠山海,與兗州以淮水相隔,治所在下邳,朔泗水而上有沛縣,別稱小沛,乃漢高祖劉邦故裏。徐州轄五郡,彭城、下邳二郡在徐州中央,東部有東海、琅琊二郡,乃古齊地,徐州西南沿海是廣陵郡,與揚州對望長江。

徐州刺史陶謙,乃揚州丹陽人。少年時以狂放不羈聞名,後勤奮好學,出任州郡的官吏,又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先後出任舒縣令、盧縣令、幽州刺史。

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靈帝派遣皇甫嵩討伐,皇甫嵩召拜陶謙為揚武都尉一同出征。皇甫嵩因得罪了中常侍趙忠、張讓二人,被貶官消爵。朝廷另委派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討北宮伯玉。張溫請陶謙為參軍事,待其甚厚,但陶謙看不起張溫,認為他張溫與皇甫嵩相比太無能了,多次以言譏諷張溫,張溫竟然都沒有介意,仍然與他交好。

陶謙五十四歲時,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青、徐兩州黃巾複起,攻打郡縣。朝廷以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陶謙不負聖命,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藏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大破黃巾軍。

剩下的黃巾軍被趕出徐州境內,北上青、兗兩州。公孫瓚大破黃巾軍於青州,餘部進入兗州為曹操打敗收編為青州軍。有意思的是,“青州軍”又跟隨曹操打回了徐州,這恐怕是陶謙始料未及的。

陶謙上表拜藏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琅琊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麵。又在陳登的幫助下,在天下第一個開始屯田。後來公孫瓚在易京、曹操在兗州先後開始屯田,天下莫不效仿,逐步解決了糧荒了問題。

佛教自西漢末年已傳入中國,陶謙為加強統治,開始在徐州推廣佛教,勸人向善、勿動刀兵。下邳相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糧運,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年間,北麵的青州、兗州黃巾之亂此起彼伏,徐州卻是太平無事,“百姓殷盛,穀米封贍,流民多歸之”。此皆陶謙大行屯田,推廣佛教之功。

陶謙在徐州大舉任用賢能,典農校尉陳登、廣陵太守趙昱都是得他一力提拔後才有所建樹。東海麋竺,是家資億萬的富商,被陶謙征召為別駕從事,還向朝廷表奏東海名士王郎為會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