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鉉率軍長驅直入幽州腹地,占據方城後稍事休整,又向廣陽進軍。
消息傳入薊縣城內,公孫瓚吃驚的程度無法言表。範陽至方城千裏無人煙,萬餘人的部隊要穿越這裏至少也要兩個月,可是朱鉉他們竟然在十數天內便抵達方城,這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公孫瓚自然無法想象朱鉉和部下們所經曆的艱難險阻。隨軍攜帶的軍糧隻夠維持五天,雖是節省著吃,仍然在第十天上斷糧。爾後的一周時間裏,萬餘人隻能靠沿途狩獵,采摘野菜甚至樹皮果腹,許多將士都患了腹瀉浮腫,到達方城城下時,已是強弩之末身體不支。
所幸朱鉉聽從牽招的建議,將搜刮來的糧食分給探馬營和先登軍,倚仗著這些最後的生力軍勉強攻下方城,使全軍終於有了休整喘息的地方。
公孫瓚已然將大部分軍隊派出,手下還有不到三千兵馬守在薊縣,麵對萬餘人的進攻,公孫瓚果斷選擇了……撤離,奔往易京。易京是公孫瓚巢穴,糧草充足,城防堅固,而且距離故安較近,田豫可隨時增援易京。公孫瓚要在那裏死守到底,等待對方後繼乏力,再做最後一搏。
朱鉉率軍進抵廣陽,聽聞公孫瓚逃跑,立即率軍攻占薊縣。薊縣乃幽州中心地帶的政治和軍事重鎮,占據此處,便真正實現了中心開花的戰略意圖。
朱鉉占領薊縣後,並未急於南下攻打故安或易京,而是派牽招、馬文成等人率領騎兵襲取薊縣以西的昌平和軍都,這兩處是居庸關守軍的後援糧倉。
居庸關地處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城關內狹小局促,根本無法大量存儲軍糧,全靠軍都、昌平運送支援。朱鉉奪了此處,居庸關上下的數萬守軍便斷了糧,公孫瓚軍無心再守,下關向劉和、閻柔投降。
劉和、閻柔奪了居庸關,在此處停兵駐紮三日,劉和祭奠了父親劉虞。拜祭當日,劉和痛哭流涕幾次昏厥,眾將士也無不隨之落淚,哀慟之聲感化天地,原本晴空萬裏,瞬時興雲布雨,暴雨連下了三天以洗滌劉和內心的仇恨與哀怨。
劉虞之死確實悲蒼。他與公孫瓚對於如何防範北方烏丸、鮮卑部眾意見分歧,劉虞主和,公孫瓚主戰。公孫瓚動用兵力劫掠劉虞給北方少數民族的賞賜,劉虞讓他來開會,他稱病不來。
後來劉虞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主力軍都在外麵,隻得挖地道跑了。劉虞的兵是烏合之眾,不會打仗,又不願意擾民,不燒民屋。公孫瓚乘機放火,率小批精銳軍突擊,劉虞軍隊大潰,逃到了居庸關,被公孫瓚攻下,俘獲了劉虞。
公孫瓚殺劉虞之前,假意祝福說:“如果你應當為天子,天應當降雨來救你,否則便是天要亡你。”但當時是盛夏,一天都沒有下雨,於是劉虞被害。
朱鉉聞聽劉和在居庸關祭拜劉虞,也率領手下諸人快馬加鞭馳往居庸關,與劉和一起對天盟誓,要鏟除公孫瓚,為劉虞報仇雪恨。朱鉉還請劉和繼承劉虞之位,重掌幽州軍政大權,以閻柔、鮮於輔等人為襄助,防範北方的少數部族。
劉和卻是一再推辭,與朱鉉交談中多次提及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威望甚高,為人又謙和有禮,待下寬厚等。
朱鉉這才明白劉和為什麼不肯做幽州牧,乃是被袁紹表象所蒙蔽,感情劉和與他父親一般宅心仁厚,在朱鉉看來,簡直有點迂腐。
聽劉和如此推崇袁紹,朱鉉心裏不是滋味,想說些什麼,又恐劉和嘴不嚴告知袁紹,隻得作罷。劉曄出主意讓朱鉉不必理會劉和,直接與閻柔、鮮於輔等人結交,暗囑他們多多規勸劉和,切不可輕易讓出幽州。
待從居庸關回到薊縣,朱鉉便按照與劉和商議好的,自己率軍去攻田豫,劉和、閻柔等人揮師直下,包圍易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