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背信棄義下(2 / 2)

城內百姓同樣遭了殃,袁紹憎恨渤海世族豪傑支持公孫範,縱兵入城燒殺淫掠,昔日繁華的渤海郡城變成了一座死亡之城,數萬無辜百姓被殺,財物被搶掠一空,大火整整燒了十數日,才在一場暴雨的傾注下熄滅,血跡也被洗刷一淨,但袁紹軍犯下的罪惡被世人銘記,袁紹手下的仁人義士們記住了,朱鉉等人更是看在眼裏,牢記在心裏。

“主公,袁紹殘忍如豺狼,何不反了他?”潘鳳義憤填膺的問道,周圍諸將如牽招、趙融等人同樣怒不可遏,躍躍欲試要率軍與袁紹一戰。

朱鉉又何嚐不是如此?眼睜睜的看著無辜百姓在自己眼前被殺,這還是第一次。朱鉉的心,痛苦並燃燒著,恨不得生吞活剝了袁紹。但是他很清醒,此時決不能與袁紹翻臉,自己率孤軍深入中原,比不得在會稽之時,身後的整個冀州都是袁紹勢力範圍,兗州的曹操也不好說會偏倚誰?隻恐他唯利是圖,幫袁紹對付朱鉉也未可知。

“主公、諸位,此時萬不能意氣用事,難道沒看到沮授、田豐的下場嗎?”劉曄很激動,但也很冷靜,在一片狂熱的喊殺聲中,劉燁的冷靜總能及時出現。

沮授因袁紹命人屠城,以死相諫幾乎泣血而亡,袁紹下不但不悔悟,反而在郭圖的挑撥下將沮授下獄。田豐為救沮授,直指袁紹為桀紂。袁紹暴怒之下,險些當場殺了田豐,幸賴田豐素來有長者之名,河北諸將又多敬佩田豐,才在逢紀、顏良、張頜等人的同請下暫免一死,押回鄴城關押。

“袁紹眾叛親離,離覆滅就不遠了,再讓他蹦躂幾天。”朱鉉做出了決定,顯然不容置疑。

除了劉曄,其他人都失望的回去了。朱鉉又與劉曄秘密計議,還是先鏟除公孫瓚,扶保原幽州刺史劉虞之子劉和執掌幽州,穩定大漢東北邊疆。至於袁紹,暫且不去管他。

袁紹取得界橋大捷後,變得越來越飛揚跋扈,行跡幾同小人,朱鉉也懶得搭理他,袁紹也不再重用朱鉉,依從郭圖的主意,兵發五萬由崔巨率領,攻打幽州重鎮故安。

公孫瓚退回薊縣後,留下田豫鎮守故安,僅有五千士卒。但崔巨無能,竟十倍於敵不能破城,田豫又精通兵法善於臨陣指揮,將崔巨逼至巨馬水岸邊。

此時,公孫瓚重又集結三萬人馬殺來,與田豫合兵一處,斬了崔巨大破袁紹軍,八千袁紹士卒授首,五萬人馬大敗而歸。

袁紹震怒之餘,終於稍微清醒過來,現在就以北方之王自詡,還早了點。遂命人放了沮授,親自為他披上衣襟,又懺悔一番,好言哄弄沮授再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

沮授倒是好哄,一番言語過後,就此原諒袁紹,並建議袁紹起用朱鉉、潘鳳,令他二人為先鋒,而以逢紀為帥,再起五萬兵馬殺向故安。

袁紹早有意以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便讓袁熙另率一萬人督運糧草,掙些功勞也好服眾。

朱鉉這邊,早已派劉曄帶著朱賁去往幽州北地尋找劉和、閻柔,相約消滅公孫瓚後,願全力助那劉和掌管幽州。

閻柔、鮮於輔等人甚為高興,劉和卻一再推辭,不知是何意?最後,閻柔、鮮於輔對劉曄保證,隻要攻破公孫瓚,必然說服劉和。他們也明白,隻有推舉劉和做幽州刺史,鮮卑、烏丸各部才不會襲擾邊境,劉虞在當地的威望之高可見一斑。

朱鉉不明白,劉虞文不出眾,更非尚武之人,憑什麼能讓外族欽服?劉曄一語道破天機:“誠信仁義‘,便是橫掃天下的百萬大軍,何需’文安邦,武定國?”

公元192年十月,炎炎夏日將過,金色秋實已至,蕭瑟秋風中,裹夾著夏日的濃烈和金秋的涼意,朱鉉率領鯤鵬騎、驃騎營和潘鳳的先登軍士再次出征,希望這是在中原的最後一戰,將士們思鄉日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