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長安驚變(2 / 2)

第三件事,就是關於董卓的親信部隊涼州兵該如何處理。

王允企圖削奪涼州兵將領的兵權,解散全部涼州兵。董卓的女婿牛輔與大將李傕等人,上表要求繼續為朝廷效力,其實就是試探王允是否要削奪他們的兵權。

果然,王允派呂布的部將李肅前去接收部隊,打算遣散所有的兵士。牛輔等人當然不同意,把李肅打跑了。可以說,王允這次又犯了書生迂腐的毛病,削奪將軍的兵權無異與虎謀皮,怎麼不會惹火上身。

牛輔打算逃跑,被部下給殺了送往長安領功。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人見大勢已去,便打算解散部眾回家養老。

此時,一個關鍵人物登場了,他就是賈詡。

賈詡及時勸阻李傕等人,並鼓動他們向長安進兵。當時李傕他們隻有幾千兵,可是一路上很多董卓部下害怕王允追究他們的罪責紛紛加入,還沒到長安就聚集了十萬多人。

呂布擋不住李傕等人的大軍,去投奔袁術了。

李傕、郭汜等人攻進長安殺了王允,就此把持了朝政,天下又恢複到董卓被殺以前的狀態。

王允在鏟除董卓之前心思縝密,多方聽取智謀之士的意見,所以才一舉成功。可是大功告成後,王允居功自傲、剛愎自用,不但自己發昏,還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導致很快就被李傕等人所殺。從巨大的成功到最後的失敗,王允既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袁紹將是比他輸得更慘、敗得更窩囊的一位。

長安的變故交代完畢,繼續回到本書當中來。

天下局勢既然又轉亂,界橋的袁紹和公孫瓚就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袁紹這個時候還比較清醒,沮授、田豐向他陳,現在還不能馬上發動進攻,要等曹操徹底平定了兗州才行,那樣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可與公孫瓚放手一搏。

兗州的曹操,在各路諸侯偃旗息鼓之際,已經將青徐黃巾給徹底收伏了。畢竟朝廷的命令是不準互相攻撻,鎮壓黃巾軍的宗旨還是不變的。

曹操此時也徹底冷靜下來了,聽從郭嘉的建議,多用騎兵、伏兵,晝夜襲擾黃巾軍,燒掠他們的糧草,不斷地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最後將黃巾部眾逼入絕境,迫使他們全部投降,大約有一百多萬人。

曹操從中間挑選了十萬人組成“青州軍”,並將其他人安置在兗州的鄄城附近耕種務農。曹操又采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鄄城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穀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算上徐州的陶謙,幽州的公孫瓚,曹操是第三個興辦屯田的人。

既然兗州內部的禍亂已然平息,曹操自然就把目光轉移到了陶謙、袁術身上。

正如劉曄所料一般無二,在先攻袁術還是先打陶謙這個問題上,曹操早已拿定主意。

陶謙生性膽怯,雖有野心但行事謹慎。袁術則不同,他生就的狼子野心,貪婪而凶狠。曹操若進攻陶謙,則袁術必然進攻鄄城,使他兩頭不能兼顧。若先打袁術,陶謙必然觀望,等戰局明了才會出手。

於是,在郭嘉等人的謀劃之下,曹操果斷定下策略,派出精兵猛將牽製陶謙,而以奇兵快速偷襲袁術。

奇兵!快速!偷襲!這無一不預示著曹操麾下虎豹騎與朱鉉率領的鯤鵬騎、驃騎營將被推至曆史的風口浪尖,一場氣貫長虹的千裏大追擊帷幕悄然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