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孫堅奉袁術之命攻打荊州劉表,連戰連捷。先是打敗劉表大將黃祖,後又擊敗親自前來的劉表,帶兵直接進逼劉表治所襄陽。
眼看就要攻入襄陽,那黃祖派遣手下大將甘寧出城偷襲。孫堅率軍追趕甘寧,被黃祖早已埋伏好的弓弩手所殺。
“甘寧?”朱鉉未曾聽聞過此人。
劉曄倒是略有耳聞,向朱鉉介紹道:“甘寧出身水匪,綽號”錦帆賊“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蒙衝艦隻上作戰如履平地。”
朱鉉點著頭聽完,才說道:“想起當年,我與孫堅並肩作戰於滎陽,共破徐榮。後又轉戰宜陽,在陽人城下裏外夾擊大敗胡軫、呂布,斬了西涼猛將華雄。抵達洛陽之夜,義父朱雋來迎接我們,當時酒宴之上各吐心扉,隻要天下承平鏟除奸佞。往事曆曆在目,卻已物是人非陰陽兩隔,怎麼能不心生悲切之情。”
劉曄見朱鉉說得情真意切,竟也不自覺的滴下淚來,複又哀歎一聲,勸道:“堅乃當世偉丈夫,真英雄。可惜遇主不明,成了被人操縱利用之輩,死後仍不得留名,可惜了!”
“劉先生,現在不宜這麼說孫堅。正所謂蓋棺定論,在我心目中,他是亂世中的英雄,比袁紹、公孫瓚強,甚至比那曹操也要強!”
劉曄見朱鉉對孫堅的評價如此之高,心下駭然。但此時強辯無益,遂話鋒一轉,試探著問道:“主公,兗州之事該怎麼辦?陳宮還等著我們答複呢!”
朱鉉愣了一會,方問劉曄道:“先生以為我們該去幫曹操嗎?說實話,我已經感覺厭倦了,想回會稽去。那裏,還有許多大事等著我們去做呢!界橋之戰一結束,我幫袁紹打敗公孫瓚後,立即回南邊去。”
“這個……主公還是慎重為好!雖然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出兵相助曹操,但為了我們自己,還是應該去一趟兗州的。”
劉曄此言當然大出朱鉉意料之外,打起精神來問道:“先生想說什麼?不妨都講出來。”
“主公!公孫瓚、袁紹界橋一戰,將決定整個中原的局勢。”
劉曄所言有理,朱鉉也早考慮過這些問題,但不如劉曄看得這麼透徹。
劉曄繼續說道:“無論誰勝誰負,勝者必是北地之王,繼而席卷中原,問鼎九州。”
朱鉉恍然醒悟,“劉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南方的勢力還未做大,此時隻有靠他人來抵擋公孫瓚或者袁紹。縱觀天下,唯有曹操有此能力?”
若論遠見卓識,縱觀天下大勢,朱鉉的能力比起陳平、劉曄來差了可不止一點。劉曄沒有正麵回答朱鉉,隻是堅定的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
朱鉉旋即明白了,可不是嘛!兗州緊鄰冀州南側,乃是阻擋北方軍隊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兗州東有青州,西麵是汝南郡,東南方就是徐州,百戰之地,也隻有曹操這樣的人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縱觀關東各路諸侯,如袁術、陶謙、張揚、劉表等人,或安心偏處一隅,或誌大才疏,根本不配在亂世之中稱霸。唯有袁紹、公孫瓚和曹操等人,既有野心又有這個能力。
界橋決戰,公孫瓚、袁紹二者必去其一,而中原之地能與他們抗衡的隻有曹操。
“看來這次我們必須要幫曹操嘍?”
“嗬嗬,主公,這似乎已經毫無疑問了。”劉曄此言,使朱鉉終於下定決心。可還是有些疑慮,因與劉曄相處日久,便毫不隱晦的說了出來。
“先生,是這樣的。我乃黃巾出身,幫曹操打青徐黃巾,有些不忍心。”
“這個嘛,主公倒不必擔心,曹操自己有能力解決。他請我們相助,必是去陳留阻擋袁術。”
“先生還真是能掐會算。為何不是讓我們去對付陶謙,而是攻打從汝南來的袁術,可否見告?”朱鉉對劉曄如此篤定此事微覺驚訝。
劉曄見朱鉉有些不相信,也不說明理由,隻道一聲:“請陳宮前來,一問便知。”
果然陳宮來後,聽聞朱鉉同意出兵相助,立時喜不自禁,脫口而出:“我來時,曹公命我轉告將軍,直接奔赴陳留抵擋袁術。兗州之事,曹操自能料理。”
朱鉉聽聞,驚訝地看著劉曄,還真被他說中了。
送走陳宮之後,朱鉉便亟不可待的催問劉燁道:“我說劉先生,你到底是如何猜到的?”
劉曄也是自鳴得意,不疾不徐的言道:“主公,曹操身邊的荀彧、程昱和郭嘉絕非泛泛之輩。他們怎會讓您染指兗州?必是打發到兗州外圍作戰。現今陶謙、袁術齊來,我卻料定曹操必然先打袁術,再攻陶謙,一戰奪取徐州也未可知。”
“為何?”朱鉉問的言簡意賅,卻是非常迫切。
劉曄悠然一笑,一語道破天機,“袁術如狼,聞到血腥便會急不可耐;陶謙狡猾,不見兔子不撒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