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會稽郡取消了人頭稅,官府又不許士族大戶兼並土地、豢養土兵、隸農,自由農、小手工業者、商販的生計登時轉好。加之會稽當地吏治澄清、士族、豪強勢力大大削弱且數年來一直在興修水利、剿滅山匪水賊、招撫長久為患的於越族各部,頗有一番東漢初年的中興之象,士子們更是盛讚有西漢時文景之治的氣象。
正值此時,北方諸郡大亂,各地豪傑紛紛借著討伐董卓的名義,大肆抓捕壯丁、征收重稅,北方中原之民大批南逃,會稽更是首選之地。
而由董卓把持的朝廷傳出詔令,“何太後逼殺靈帝之母董太後,廢除少帝劉辨的皇位,改封為弘農王。”
其後,又威逼袁隗等人,立陳留王劉協皇帝,史稱漢獻帝。
董卓為拉攏朱雋,上表奏請朱雋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又加封朱鉉為鎮南將軍。
按照東漢軍製,四鎮將軍僅次於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將軍。但朱鉉知道,這時候的四鎮、四征將軍隻是徒有其名,比不得前後左右將軍和驃騎、車騎、大將軍乃是中央實權將軍。
況且,這董卓甚是狡猾,隻令朱鉉做個雜牌的鎮南將軍,卻又不使持節,並無對地方官員的生殺大權。
不過有總比沒有強,先名正言順的向朝廷請求封賞這次征討於越的有功之臣,將屬下佐官、將領之功報告給朝廷,要求加封官爵。
擅自廢立少帝之後,董卓將少帝之母何太後遷出宮去,其後又用毒藥害死。董卓掘開何苗的棺木,取出屍體,肢解後砍為數段,扔於道旁。最後,連何苗的母親舞陽君也沒放過,殺死她後,把屍體扔在禦樹籬牆的枳苑中。何氏一族的勢力徹底瓦解。
董卓倒行逆施,擅自廢立天子,又殺死少帝親母,殘暴程度令人發指,天下諸侯無不側目。終於,驍騎校尉曹操,在陳留組建五千人部隊,首舉義旗,號召天下人共討董卓。
一時間,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等紛紛響應,各自出兵數萬,加上帶領私兵起義的曹操,組成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也自封為奮武將軍。
我們先交代一下袁紹和曹操離開洛陽之後的事情。
這二位都是倉皇逃離京城的,如何這麼快搖身一變,成了天下群雄的一份子了?而且袁紹還當上了盟主。
先表說袁紹。董卓率領軍隊抵達洛陽,袁紹見董卓兵強馬壯,心裏害怕。
董卓驕橫、傲慢,見袁紹畏懼,便對袁紹言道:“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劉協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劉氏的後裔也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
袁紹一聽非常生氣,但懾於董卓威勢,隻默不作聲地橫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其後,不敢久留洛陽,逃亡冀州去投奔韓馥。
袁紹帶走了數千精銳的部下,董卓因袁紹手中還有兵,且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迫於無奈下令封袁紹為渤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
董卓在洛陽一意孤行。天下人早就想一起來討伐董卓,但都在等待他人首義。
袁紹是最有號召力的人,這不僅因為他的家世地位,還因為他有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行動。
本來,冀州牧韓馥不想與董卓作對,害怕袁紹起兵,故派遣幾個部郡從事駐勃海郡監視,限製袁紹的行動。
這時,東郡太守橋瑁冒充三公寫信給各州郡,曆數董卓罪狀,稱“受董卓逼迫,無以自救,亟盼義兵,拯救國家危難”雲雲。
韓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屬商議,當助袁氏呢,還是助董氏呢?
治中從事劉子惠正色說:“興兵是為國家,如何說什麼袁氏、董氏!”
韓馥語塞,臉有愧色。不過從韓馥的話中,也可知袁紹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份量。迫於形勢,韓馥不敢再阻攔袁紹,他寫信給袁紹,表示支持他起兵討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