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群策群力(1 / 2)

王朗忙說:“此處無外人你快說,咱們一起合計一下。”

“大人若真為會稽百姓福祉,請早謀對策,‘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

王朗遂問:“家‘在何方,’網該怎麼結?”

朱鉉看看火候已到,便合盤托出:“叔父啊,天下眼看紛爭要起,我等若沒有個安穩的窩,如何能自保?會稽治所山陰城自古便是水陸交通要道,易攻難守。郡內所轄各縣,離會稽郡城較近的都被士族大戶所把持,自剡縣往西南又是荒蕪之地。這麼大會稽郡內,容我等撤身之處卻是不多。”

王朗等著朱鉉繼續往下說,朱鉉吐口氣方道:“鄞、鄮、句張三縣背靠大海,境內雖多山地、丘陵和盆地,但土地肥沃、水道稠密、交通便捷,更有利於發展近海漁鹽業。”

王朗點頭表示同意:“有山海之險而兼有平原之土地肥沃確是難得。且與會稽郡城水道相連,交通甚是便利。三縣互為倚角,可互相支援,真乃我江南之關中寶地。”

朱鉉補充說:“再不濟,可從鄞縣西南海港退守海外,做齊國田橫也不失為上策。”

王朗大喜:“賢婿所言極是,你說我等該如何經營此三縣?”

“主管三縣的必須是親近之人,對當地山匪、水賊、於越族要大力清剿,還有……”朱鉉說到此處便打住了,王朗看朱鉉欲言又止,忙追問:“還有什麼?但說無妨!”朱鉉咬牙說道:“遷出士族大戶,多入流民百姓,不肯走的就地解決。”

王朗本非會稽大族出身,為太守多年,對士族大戶的危害心知肚明,早恨得咬牙切齒,甚是支持朱鉉的想法。

“我朝之所以支離破碎、風雨飄搖皆是士族為患。這些士族兼並土地魚肉鄉裏,挾持官員使朝廷政令不通,三縣既為我等撤身之處,豈容他人為患。隻是此事要從長計議,不能打草驚蛇反受其害。”

朱鉉點頭:“小婿記下了,絕不衝動行事壞了大局。我想連豪傑一並解決掉。”王朗稱許:“正該如此!豪傑上勾結官府,下指使賊、匪橫行鄉裏,最是可惡。從有漢起便大力整飭,卻隻能收效一時。這兩件事最是棘手,你可相機行事,我必全力助你。”

王朗又與朱鉉計議了一番,便命朱鉉趕回鄞縣交接軍務。

半個月後,諸人都趕回會稽郡城聽命。期間,王朗下令,其子王肅為少府史兼任鄮縣令,王肅還負責監督鄞、鄮、句張三縣事務;朱鉉堂弟朱瞻為句張縣長,兼管三縣義兵事宜;最出人意料的是張欒竟然出任鄞縣令,並統籌三縣流民安置、水利、義倉等事;陳紀被任命為時曹掾史,負責三縣具體政務。儼然鄞、鄮、句張已合為一體,除了陳平、朱鉉和張欒,都不知道王朗整的是哪一出?

原來,按照朱鉉謀劃,句張在三縣中最為靠前,正是咽喉要道,便派朱瞻在此駐守,朱鉉密令朱瞻仿照飛熊、無當軍標準選拔鄞、鄮、句張精銳之士五千,並從西域人中招收五百人為騎兵。武器、盔甲和馬匹均參照鯤鵬、飛熊、無當軍配備。

王朗之子王肅坐鎮鄮縣,名義上全權監管三縣之事,其實隻是掛了個虛職。朱瞻掌握著軍隊、張欒掌管錢糧,又派陳紀負責政務,王肅並不能真正控製鄞、鄮、句張各縣。

翌日清晨,大家都來王朗府上議事。王朗因有約在先,便問:“我那日所說之事,諸位考慮的怎麼樣了?”

朱鉉按照與王朗商量好的,第一個起身說:“現下時局動蕩,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虞翻也站起身來說:“誓死追隨大人,但憑吩咐。”眾人忙起身一起說:“我等也願追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