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營救元瑋(2 / 2)

楊懿見文正一再堅持要王元瑋來主持水利之事,不禁皺眉:“此事確實難辦!我多次向太守王朗大人說明,希望放出王元瑋,若能築堰開塘造福於民便可將功折罪,到現在未獲同意,倒是多次來信誇獎我等做事賣力。”

朱鉉想此事一時也難解決,便向楊懿進言:“大人不必為此事心煩,我想太守大人也有難處,還是先說說我等都要做些何事吧。”

楊懿欣然,心中暗讚,朱鉉讀書半年大有長進,不似從前那般急躁莽撞。便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我意今後各種事務繁忙,若要齊頭並進,唯有分工協同方為上策。陳紀、文正輔佐我處理縣內政事籌集錢糧等物、設立義倉促進開墾種田保證秋收。樊能仍領原職,負責縣城內治安。縣城外治安交與朱鉉,加緊訓練新招募士卒,防備山賊和於越族侵擾。”

陳紀、樊能領命退下,楊懿將朱鉉和文正留下。

“你二人明日與我趕往會稽拜見王朗大人。”文正想了想,已是明白楊懿用意。

“大人可是想帶我二人去為王元瑋求情?”

楊懿也不掩飾,點點頭說:“正是此意。再者,太守大人來信多次提及你二人,早就想見見你們。”

朱鉉不解:“大人你已多次求情而未果,我二人人微言輕能行嗎?”

楊懿卻說:“我看王朗對你二人甚是賞識,隻需見機行事或有轉機。”

文正和朱鉉對視一眼,也不敢再說什麼,便向楊懿告辭回去準備了。

第二日清晨,三人一起去往會稽郡治所山陰。朱鉉於路上將自己所學向二人請教,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到得山陰,休息一日後,便去見王朗。

王朗本名王嚴,後改為朗。此人才學高深見多識廣而喜好風雅,性情嚴整慷慨,恭儉節約。結婚時很多人送禮給他都沒有要,常譏諷士族大戶“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因此多使財物救急救窮。

朱鉉第一眼看到王朗,便感覺其甚有威儀,讓人不敢直視。王朗也上下仔細打量朱鉉,少年英氣剛毅沉穩,心下也很喜歡。

楊懿將鄞縣近況簡略稟報,王朗點頭稱讚:“楊大人勤於政務,能於本分之外興修水利、設置義倉,為我郡縣令楷模。”

客套話說完,楊懿直言是為王元瑋而來,王朗歎口氣:“你於此事糾纏半年有餘,今日登門來討讓我何其為難!”

文正見楊懿矗在原地嚇得不敢說話,忙上前代他稟明緣由:“鄞縣籌劃水利諸事,非王元瑋不能,此乃造福子孫千秋萬代的大事。大人素來體恤百姓,我想大人會饒恕王元瑋開官倉濟饑民之舉吧?”

王朗盯著文正看了一會,方問:“你便是出奇謀計賺糧商的文正?你所定三策我已傳示全郡各縣效仿,若不是楊懿堅持要留你,我早已任命你為太守府長史了。”

“文正謝過大人垂青,可釋放王元瑋確是迫在眉睫,否則今冬興修水利便成泡影!”文正對自己仕途看得很淡,隻想為百姓多做實事,因此在王元瑋之事上有些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