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報紙就是方法之一,這個想法劉山剛提出來便得到了眾臣的讚同,這讓劉山準備了很多的說辭突然沒了用武之地。
聽著群臣頭頭是道的分析辦報紙的好處,劉山卻砸吧出異樣的味道來。
大臣們嘴巴裏的報紙,在形式上與劉山的想法暗合,但在功能上卻千差萬別。按照劉山的想法,這個報紙應該由民間主辦,大漢朝廷和民間人士均可以向其投稿,鞭撻時弊討論政策均可,這個叫上下貫通;
可大臣們的思路則比較保守,這個報紙還是朝廷來辦為好,大漢的政策和重大的信息通過報紙的形勢傳向民間,比起每逢大事便下詔通告天下更加快捷。但是辦報紙的權利必須牢牢的抓在朝廷的手裏,免得被一些境外敵對勢力利用,造成民眾的慌亂。
劉山一邊佩服一邊牢騷不斷,報紙要是辦成了這樣,那從根本上沒有一點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從原先的詔書變成了一張張的報紙而已。
老子既然要開發民智,總得給民眾一個抒發抒發感情的平台,不管是讚揚咱們的還是批評咱們的,隻要對大漢的發展有好處,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了,所謂的境外勢力利用報紙攻擊大漢,這個可能性非常的大,但是不能因為怕被水嗆著而不喝水吧。隻要大漢及時的應對,不遮遮掩掩的蒙蔽民眾,老子還不信了他還能動搖了大漢的根基不成,說不定反過來還能更加的凝聚民眾的感情呢。
嘴巴一歪,劉山計上心來,站起身來嗬嗬笑道:“諸位愛卿所言非常的有道理,但是辦報紙的初衷是為了方便朝廷與民間的交流,如果僅僅依靠朝廷來辦,未免違背了這個初衷。以朕的觀點幹脆就朝廷民間都辦,大家比一比看看誰辦的更好,更吸引人,這樣不是更好麼。嗬嗬。報紙是文化方麵的事情,應該是首相大人負責,就由他來製定個法子,然後施行吧。”
這個論調一出,包括劉山在內的眾人都感到滿意。群臣認為今天與陛下交鋒大家打了個平手,咱們為朝廷爭取了話語控製權,這個可是立國之基;劉山則暗自竊笑,朝堂上這些善於高瞻遠矚的大才們,要想在自由競爭中戰勝民間力量,隻怕還不如現在就洗洗睡了,至少還能保持個完美的節操。
蔣琬費禕等人卻從細小的環節看出了端倪,陛下辦報紙的想法應該是準備的十分充分,不然不會今天朝廷剛剛製定了政策,三天後民間的第一家成都印刷廠就轟轟烈烈的開張了,還沒等大臣們反過味來,民間的第一家報紙已經開版發行。
回過頭來再看看朝廷準備辦的這個報紙,到現在還處在論證階段,至於印刷排版設備,連個八字都沒有一撇。
在轟轟烈烈的氣氛中,曹興風塵仆仆的回來了。
“嗬嗬嗬”劉山舉著鄧艾的密信圍著蔣琬等人繞圈,邊走邊說道:“各位,朕沒有看錯士載,是吧,你們快看看吧------”
蔣琬等人頭擠著頭將鄧艾的密信看了一遍,對鄧艾的做法暗捏了一把冷汗。帶著兩萬大軍偷襲交州,你以為交州那地是麵捏的麼。
蔣琬費禕交流了一下眼神,從對方的眼神中均發現了一絲擔憂。
費禕急忙拱手道:“陛下,士載的做法太過冒險,交州的情況不明,大軍的糧草補給不便,士載輕率大軍征討,隻怕事與願違。”
蔣琬附和道:“陛下,臣對士載的做法也有異議。當前興古苗亂正興,理當先行剿滅才對,士載此舉有舍本逐末之嫌。”
劉山輕輕的點著頭,又輕輕的搖了搖頭說道:“各位愛卿,朕覺得士載如此做必有其深意。興古郡當前有馬忠坐鎮,苗亂的範圍便壓縮在進乘等兩個縣的範圍,至少維持著不勝不敗的局麵。而士載突襲交州,朕想著會不會有其他的情況咱們還不清楚呢。”
荀桀的心情明顯的輕鬆,輕快的說道:“陛下,大漢向來善待苗民,地方官吏也不曾聽說有為禍一方的事件,臣以為此次苗亂蹊蹺頗多,似乎有他人在背後唆使。”
劉山輕唔了一聲,荀桀的判斷可以說比較的靠譜。苗人的性情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的溫和的,大漢也沒有過度的壓榨他們的血汗反而對他們進行了幫扶,這樣的狀況下他們還反身作亂,隻能說明其背後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作怪。
這隻手是誰的,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