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想起齊算子身子還沒好利索,趕緊出來相扶。“您就崩操這份心了,安心養傷要緊。”
若是齊算子知道蕭懷信是寧陽王,“那小子”恐怕再也喊不出聲來。
早晨葉媽媽和魚葉出門早,齊算子知道她們是要去偷偷送寧小子一程,崔氏不去,是因為怕引起錦衣衛的注意,其實她心裏比誰都希望看女兒全須全尾啟程。
季家也是時運不濟,接連遭逢這樣的禍事,不過時勢鑄英雄,千錘百煉才能磨練意誌,這對寧小子是件好事。齊算子也心疼季攸寧,從來都把她當親閨女疼愛,閨女要離開身邊誰舍得呀。
“夫人若信得過我,能否聽我幾句勸言?”
崔氏道:“論輩分您還是長輩,但說無妨。”
齊算子也沒拘束,直截了當開始說道:“季大人離開已經有兩年的光景,眼下寧小子又離了榆花莊,夫人總得找個靠得住的人。就算不為真心,也得為寧小子著想,她這一去京城必要幾年光景,才能掙得些許風光。
夫人若是在莊子裏生活得不如意,不是給孩子平添了一絲煩惱麼。咱們為人父母的最怕給子女添麻煩,總希望孩子們能無憂無慮的做事,自己也能安心。”
崔氏道:“那依您的意思,我非得嫁給蕭老爺才能讓女兒安心不成?”
“誒呦。”齊算子嘖一聲,“夫人誤會我的意思啦,我也看那蕭老爺不順眼,隻是他確實有富貴相,將來興許能助人一臂之力。有句古話不是將好風憑借力,送人上青天麼,他正是那股好風,我算過的。”
崔氏對他算沒算過不感興趣,她從不信這些隻靠經驗而無理論的道理。不過他說蕭懷信天生富貴相,倒是實話,世襲的寧陽王能不富貴麼。
齊算子又道:“這嫁人對夫人來說是一回生、二回熟,女人第一次嫁人是因為情,光陰似水容顏退去,第二次第三次嫁人則是因為愛,對子女或對家國的大愛。你想想昭君出塞,可不就是二嫁。”
話說到此,崔氏已經明白了齊算子的意思。他多半是看出她對季博昭的冤案仍不死心,又不好直接說出來免得被他人聽去,便以迂回的方式來獻策。
這個計策也行得通,但對蕭懷信總有些不公平。當初拒婚,她已經負過他一次了,這次不抱真心的嫁給他,豈不是更要負他?
崔氏自問自己還做不到這種冷血的程度。
“夫人對蕭老爺的了解該是多於我的,且不說蕭老爺家中如何,單說這人的性格品性是不錯的,夫人去了做的是正妻,沒人能欺負你。何況,誰人敢欺負你呢,清河崔氏的娘家第一個就同意。”
清河崔氏確如齊算子所說,一致對外,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情是別家比不了的。就說往年崔家人總會有人來探望遠嫁的崔氏,光這一點就勝過千家萬戶。
蕭府,李姨娘擰著眉,一臉嬌橫。“我不同意!”
往常她在蕭懷信麵前從不這樣,但今日若是再不堅守陣地,蕭家的女主人之位就要拱手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