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握著鑰匙的人(2 / 2)

縱觀整個冷兵器時代,鐵器的發展一直舉足輕重,因為直接關係到國力和軍力的強盛。整個人類的發展史都離不開這種最常見的金屬。

現在雖然已經開始應用鐵器,但大多都是些生活用品,軍備還是以青銅為主,真正大規模的普及鐵器還是要到西漢之後,領先一步就是虞周的打算。

打造銅器的時候無所謂,一旦開始打鐵,他就不允許任何人來窩棚了,一來工藝繁瑣需要的時日太久,窩棚裏的高溫不好承受,二來這手藝也算得上是秘術。

準備的東西很多,石灰碳粉馬尿等等等等,甚至為了混淆耳目,虞周特意弄了些無用的獸血獸骨一類的,古人不是常有祭劍的說法嘛,正好以假亂真。

說起來,無論是鋼、生鐵還是熟鐵,都是一碼事,主要成分都是鐵,隻是因為含碳量的不同,硬度跟韌性有著千差萬別,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柔鐵之術,也就是常說的熟鐵。

隻是沒有化工理論支持的古人們,煉製鋼鐵的手段全憑高明工匠的經驗,既充滿偶然又產量稀少,他們不知道的碳粉滲碳虞周清楚,他們不知道的淬火回火虞周也明白。

說起來簡單,卻是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裏邊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而且一旦有所發現,就會被作為秘術珍藏,不到死的那一刻絕不輕傳,傳子不傳女,傳兒不傳婿。

戰國先秦對鐵的冶煉很簡單,一爐鐵水出爐凝固,太軟了,別做他用,太硬了,那就砸!硬的砸合適了,也就成了兵器,砸太軟了,再別做他用,而砸這道工序可謂費時又費力,千錘萬鍛不說,能夠憑經驗熟練掌握的工匠少之又少。

所以產出的精鋼也就少之又少,而較軟的柔鐵再度應用到兵器,得等到灌鋼法的出現才行,當然偉大的華夏兒女也有別的手段,比如漢武帝從西域尋回的滲碳法和磷粉冶煉,也使得鍛鐵術更加廣泛。

光跟鐵裏麵的雜質跟碳較勁還不行,鋼與鋼的質量不盡相同,為了兵器更加堅實強韌,其中的鐵質結構更加複雜,不同溫度的淬火回火退火更加繁瑣,遠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

我們的祖先是勤勞的,是聰慧的,雖然比起很多古老文明,華夏是較晚進入鐵器時代的,然而後來居上,是發展最快最迅猛的國度,舉例來說,華夏的塊鐵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比西方晚了九百年,冶煉鑄鐵的技術卻領先歐洲兩千年。

我們隻需一個世紀的過渡,西方則花費了三千年的漫長路程。

閑七亂八的扯這麼多,隻是為了一句話,每一項技術的進步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一步一步堅實走來的,後世覺得耳熟能詳的一些理論,在古人看來無異於秘籍一樣的存在。

從生死夾縫逃離的虞周,就是那個握著鑰匙的人,酒精的鑰匙被他拿來治病,滑輪的鑰匙被他打擊項籍,現在為了生存,他打算開啟鐵製兵器的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