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曆了一係列的失敗之後,黑茲爾最終明白他根本無法擺脫基督的信仰,“至善”的超我開始喝令自我,約束其放縱的本我。黑茲爾決定洗心革麵、改過自新,並用他傳教工具的汽車碾死了索拉斯。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死亡本能是生命自身的破壞力,它向外表現為對他人的攻擊甚至謀殺,向內表現為自我譴責以至於自殺”[6]。沒有耶穌的自由生活帶來的隻是荒誕和虛無,黑茲爾的生存本能漸漸減弱,死亡本能卻日漸增強。目睹著寄托一切希望的汽車變得支離破碎時,黑茲爾漸漸頓悟到人的卑微與渺小,並意識到信仰虛無也是一種罪惡。[7]此時,黑茲爾的死亡本能完全釋放,本我指導著自我瘋狂地殺傷、破壞和自虐。影片中的他用鐵絲箍緊身體,穿上裝滿碎玻璃和碎石頭的鞋子,並用石灰燒瞎自己的雙目,直至慘死在警察的警棍之下
四、結語
在解讀《智血》時,以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結構理論來分析黑茲爾的反叛和皈依,隻是筆者做出的一種嚐試,目的在於對奧康納創作《智血》的深層用意提出另一種解釋,以期加深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說明在一個生活混雜與精神扭曲的社會中,人在信仰上的迷惘與痛苦。另一方麵旨在指出黑茲爾的死亡並不是奧康納創作的最初目的,而是一種啟示,一種通向靈魂救贖的必由之路,揭示奧康納所關注的是宗教的啟示意義而非宗教的懲罰機製。通過黑茲爾·莫茨的故事,奧康納揭示了現代西方人的精神困惑與迷茫,並試圖為其找一條出路:朝聖基督,才能沐浴到上帝的愛和仁慈,並最終獲得精神上的救贖。
[基金項目] 本文係2009年河南省教育廳基金項目“弗蘭納裏·奧康納小說的精神分析研究及啟示”(項目編號:2009QN025)。
[參考文獻]
[1] Zhu Gang.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99-101.
[2] Reger Matuz.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C].Detroit:Cule Research Inc,1991:303.
[3] Flannery OConnor.Wise Blood[M].London and Boston: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968.
[4]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M].傅雅芳,郝冬謹,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
[5] [蘇]雅羅舍夫斯基,等.國外心理學的發展與現狀[A].[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新編[C].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0.
[6] 馬新國.西方文論選講[C].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386.
[7] 馮宜麗.《智血》:奧康納對弗洛伊德反向作用理論的闡釋[J].山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