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發展(2 / 3)

家裏地麵高低不平,但很清潔,廳裏麵積不夠大,幾個人走進去就顯得有些擁擠,卻跟整齊,一張八仙桌擺在廳裏的左手邊靠牆跟,沒有吊扇,這個時候的農村人家裏有很多人在廳裏裝了吊扇,沒有吊扇的人家是少之又少,後邊牆根放了口裝雜物的四方櫃子,櫃子很老舊了,從櫃子上麵跟團轉釘了又釘一塊塊木板和年紀大了都看不出是啥木料做的就看知道,家裏沒別是擺飾,空空蕩蕩,一邊是有房門的睡房,一邊是帶走道通往廚房的房間,但是也放了張床,人多了總得睡下呀。

他去的時候,一家人,屋主夫妻兩個,還有三個個頭和楊道德一樣高大或者還要高些的小夥子在外麵嗮場觀看,那是這家人的三個兒子,兄弟三個顯然沒見過這陣勢,在嗮場上麵不知道該幹啥,還有兩個兄弟沒在家,老大到臨鄉來鳳鄉做上門女婿去了。

在鄉下,不是真窮到了連老婆都沒法子討的情況,是沒人願意到女方家裏去女婿,說好聽的是上門女婿,給人家做崽,不好聽人家罵你沒吊用,是沒本事,要不咋連個老婆都討不到呢?這一家人就是這樣,大兒子都將近三十歲了,還沒有積下給兒子討老婆的錢,老大忍不住隻好給人家做上門女婿,基本上是不管這個家,可是還有四條大個個的光棍還是要這家的主人*心。說實話,一家六口人擠在這一方小屋子裏,叫誰家閨女願意到這個破地方來,當這裏來受這份窮?擺明了沒個好日子過,鄉下人在這方麵也是很實在的,不是門當戶對,也得有個日子過。

他問這家人的兒子儂們幹麼在家裏,咋就不想到外麵去闖一闖,賺錢呢?三兄弟一副茫然的樣子,楊書記告訴他這村子裏象這樣情況的年輕後生很多,大夥都是在家裏,沒出去過,隻聽說有人到外麵去賺了錢,可是這地方總沒見過人出去,在外總得有人帶,一個人去外麵人生地不熟的,到時餓死在外麵都沒個人知情,在外縱然千般好,也不如在家安穩。他又問楊書記象這種情況北湖鎮是不是有很多?

楊書記毫不遲疑的點點頭,說整個北湖鎮都是這樣,年輕後生多窩在家裏,結了婚成了家的人倒要事在些,怕就怕這些沒成家立業的大小夥子,一身的蠻勁沒處使,往往幹架鬧事。這樣咋行呢?這不是一個應該坐視不管的事情。之後他又到這家人家裏去,問這兄弟幾個願不願意到南江縣城去做事?那裏蘭芝的南江地產需要搞建築的小工和學徒,想招收打量人手。南江不遠也不是很近,三個人不敢拿主意,楊道德也沒主見,隻是答應他想想看,再回複。從這件事可是看出當地人的思想是怎樣的保守,完全是一群關在山旮旯兒沒見過世麵的人,要想幫助他們,除了使人們致富,看到金錢的光芒,享受到賺錢的快樂,更要給他們上上思想課,組織他們敢於走出去,連個窩都不敢移動的人哪會有丁點出息?

年底,由於大隊有工地要做,倒是一時間給了許多閑在家裏的小青年找到了事做,跟著也在這個往年閑得屁都懶得放一個的時節,有些人家著實賺了一筆小外快,楊家四兄弟也跟很多人一樣在這個年底賺了有生以來的第一筆外化,對他的提議就不用再去多說,主動對到家幫助搞養殖的他說想去縣城幹活的想法。

他把這事跟蘭芝一說,自是沒事,倒是對家裏的農活他提一家人想過,平日裏。家裏有兩老人,應該可以忙得過來,農忙時,四個人可以派一兩個人請假來家裏幫忙,不會影響做事。從這事上麵,他也多了個心眼,對外麵的經濟發展有所留意,湖西經濟不發達,可是沿海經濟高速跑步,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咋能夠跑得動?要人力資源就要到象湖西這樣不發達的地方招攬,應該說這是雙贏的合作,為什麼沒人去做這一項工作呢?

他不明白,隻是逮著機會問問在外麵闖的人,那裏的用工情況咋樣,自己心裏多了解了解。這一年,因為是他第一年到北湖鎮,雖然劉書記沒有安排他年三十的值班,劉書記把這一晚的值班跟馬書記一樣主動挑了起來,他抽簽隻是年初三的班,可是他除了是北湖鎮的代鎮長,還肩擔著農高公司的經理,一百多號人全是他的手下,今年剛改製,公司沒啥福利分發,隻把水庫的魚撈了,每個工人多多少少分到了些過年的魚吃,錢麼,他吩咐財務盡量給工人提早發了這個月的工資,稍稍發了點過年紅包,不多,一個人幾十塊,略微表示公司的意思,祝福大夥新年新氣象,來年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