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初到北湖(—9—)(3 / 3)

為官一任,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他也就可以無怨無悔的度過今生,這一輩子到底沒白來過。

回到北湖鎮已經是深夜。度過一個疲勞之夜,才吃過早飯的梁安邦被洋湖大隊楊書記的電話徹底激起了內心工作的熱情。

楊書記在電話裏興奮地告訴他,清早,王大用就來到大隊交清了今年的稅收,並且主動對曆年的欠賬表示等有了錢就會主動來交,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好事,怪不得俺今天的右眼皮死跳,一大早的就開始跳起,真是右眼跳有喜事噢。

楊書記的興奮感染了他,由著對方盡情的疏泄疏泄這種積鬱已久的悶氣。有了王大用帶頭的榜樣,洋湖大隊的收稅工作正如楊書記在大隊部說過的話,確實要好做好多,完成的情況愈來愈好,基本上可以用不著他親自去大隊督促,老百姓很有覺悟性的配合上戶的大隊幹部和鎮裏的幹部把在家該交的稅交清,真有他所說的那種需要照顧的對象是另外一回事。

那些需要照顧的人都是所有人都眼睛看得見的,確實家裏有困難,經過村民小組一致同意暫緩交清,但是該要繳納的農業稅還是要盡量想辦法,或者借錢交或者打借條跟大隊會計,借條上寫明何年何月還帳。

這樣的收稅是經得起所有老百姓的火眼金睛,所有人收稅的過程也絕對是沒有絲毫的貓膩,有據可查有證可尋,盡量做到公正公平公開,讓老百姓放心的繳納自己該交的稅收。

收稅的工作初步打開了局麵,但並不代表北湖鎮的財政局麵就會跟著好轉,在眼前的情況下,除非鎮裏能夠跟上麵的人說清,求人家財政局給與寬限寬限,頂好是能夠借些錢給北湖鎮政府用用,這樣鎮裏的饑荒或許會少打許多。

不過這還不是當前對他來說,最為要緊的事情,鎮裏的財政隨著稅收工作的好轉,不管怎樣說,總算不會餓死,至少錢還在北湖鎮賬上,真要是急了腳應付一陣總還是可以的,他要焦急的是農場的事情。

這件事情才真正是關係到他自身能不能夠在北湖鎮待得下來的一腳棋,這步棋走得好,他會因此而走得更高,不然,他的人生曆程也許就此為止,終生徘徊在這一步,也有可能比目前更糟。

後一點,是他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不光是自己的人生到此為止,更為主要的是自己沒法子麵對那麼多的工人,那些在苦海生活裏麵掙紮的人們,工人們是無辜的,他們是好樣的,為什麼他們偏偏要過這樣的生活?這是他應該要盡的責任,他有責任把他們從目前的生活中帶領出來,走上另外一條康莊大道。

在第一天到北湖農場報到時,他說過要農場的那些幹部在這兩天時間裏把農場的一些資料整理出來,交給自己過目,也說過要那些工人商量有沒有啥好辦法拿出來幫助北湖農場走出眼前的困境。這話,他記著,有的人也在心裏記著。

一等鎮裏稅收工作順利,也就是楊書記打電話來的後一天,他不再下鄉帶隊收稅,而是仍然由程副鎮長帶隊,人家現在完全有能力領導這一隊人,洋湖大隊最大的釘子戶都給拔掉了,估計再也沒有哪個人冒出來想當釘子戶,他決定到農場去,開始集中精力搞好縣委和縣政府交給自己的這個棘手的光榮任務。

這期間,對農場的規劃,他基本上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眉目,在以前的方案基礎上,不但要把農場整體改製,而且順帶要把附近的農民一道納進此次改製經營的發展計劃裏麵。

在他看來,農場不是沒有優越的養殖條件,而是缺少合作的眼光,明擺著大好山水卻隻知道自家人欣賞,絲毫不知道到外麵去請人一起來欣賞,和人家一起發展共同致富。

這在經濟學上叫合作發展,利益上麵互惠互利,隻要有利於大家,能夠使得大家的生活從此好過,又有啥不可以的,這又不是賣山賣水,隻是和人家合作,共同開發。

開發的對象他已經想好了,華夏公司是他最初想到的首選公司,為此,他在來北湖的時候就給省城的華夏公司董事長方華通了電話,聽他介紹了這裏的情況,表示很感興趣,等他穩定了局麵就會派人前來看看。

在代表龍墩鎮所有的養殖場和華夏公司的人談判,對華夏公司為養殖戶著想的做法就甚為讚許,這樣的一個公司怎麼能夠不會發展呢?加上公司的信譽,打過交道的他更是沒有二話。

能夠和這樣的公司合作,他相信北湖農場今後也一定會朝著良性的方麵發展下去,以農場優良的條件,估計華夏公司也會看到這一點,人家公司不是想找到固定的合作基地麼,這裏可說是最為理想的養殖基地,何況他還有後招,一定會使得華夏公司百分百的願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