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修壩(1 / 3)

馬書記帶著他來到紅星大壩修壩臨時指揮棚前時,按照鎮裏統一部署第一天來修壩的是湖東大隊。全鎮隻倒了紅星大壩,其他的壩雖說要修但不用如此大張旗鼓,全鎮動員,隻要各大隊派人修修就行,紅星大壩不行,大水把大壩撕開了一道兩三丈長的口子,沒全鎮的人幫忙一冬天也不定修得好。

鎮裏下了文件安排各個大隊輪流上壩,哪時大壩修好哪時結束。到這裏沒有大路,他和馬書記蹲點的黃鎮長黃進和一行隻好都騎著自行車。

這時候的老百姓對政府還是很聽從的,鎮裏一說要修壩,早早的吃過早飯他們就來了,他和馬書記等是騎著自行車吃過食堂早飯趕來的,湖東的老百姓也是吃了早飯趕來但他們都是用雙腳量來的,路也要比他們幾個人遠上一倍,可想而知這些淳樸的老百姓該要趕多早起來,匆匆忙忙忙完家裏的事有急急趕到大壩上來。

跟往年修壩一樣,大隊派人負責計票,每個人以完成多少票數為準也就是一個人該完成多少擔土,龍墩鎮這邊,土從大壩的東頭高地上挑來,路相對大壩西頭的湖煙鎮要遠一倍不止,而任務量也是完成三分之二。一擔土挑來了倒在決口處,負責計票的人給張小票,人來人往有條不紊。

他看著這一切,總覺得這樣幹有哪裏不足,主動走下大壩來到決口處幫著夯實倒的土。忙了一會他發覺這樣幹效率不高,老實的挑一擔土倒滿滿實實挑到決口跟,走巧的一擔土挑到半路蕩來蕩去隻剩辦擔土不到,但計票的依然給一張票算一擔土,如此時間花了事卻沒做到。

他把這種情況跟在決口處指揮夯實土的夏支書說了,夏支書皺皺眉:“這沒法子啊,人家挑擔土哪能保證不中途掉土。”

他說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想能不能想個法子既能保證效率又能完成任務。夏支書對此很感興趣要他說說看。

他把自己的意見說了出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丈量好整座大壩修築的土方,按全鎮十二個大隊均勻分,隻要每個大隊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可以。

對這事,夏支書不能做主,好在能做主的馬書記在現場,當下夏支書帶著他來到馬書記所在的臨時指揮棚裏,把他的想法說了說。

馬書記想了想問夏支書:“這不是已經動手挑了土,臨時改動行麼?”

夏支書答道:“挑倒沒挑多少土,就是挑了這些土老百姓也不會計較,隻是要算土方一時間能來得及麼,真要多時了可不好說話。”

他補充道:“就是挑了的土他們都是倒在決口處,用尺子也可以量得出來,至於算土方很簡單,有根尺子夠了。”

馬書記看看黃鎮長和夏支書:“那麼試試?”

兩個人都點點頭,黃鎮長想得更遠:“試試也好,假如這方法行,紅星大壩肯定能修得結結實實,省得年年發大水提心吊膽的。”

馬書記笑笑,讚許黃副鎮長的話:“這倒是,俺早說過這紅星大壩就是塊硬骨頭,今冬無論如何得把它啃掉。”

黃鎮長附和道:“啃掉了這塊硬骨頭,明年再發大水的時候俺也不必擔心挨儂馬書記的批評了。”

馬書記笑著用手指頭指指黃副鎮長,假意批評:“好儂個小黃,又開始埋怨俺了,要批評也是上麵,俺可不敢呐。”

大家都笑笑,他拿著卷尺開始丈量,量起來不難,高度上下梯形麵的長短,數字一出來算算全鎮要挑的土方不到1000放大,分到十二個大隊平均每個大隊還沒有80方,多餘的尾數交給集洞大隊,誰叫是集洞大隊的水庫,按理應該多修點。

馬書記看看算出來的數字,不覺道:“不多麼,咋覺得修這座大壩得費那麼多功夫,看來其實滿不是那麼一回事麼。”

接著吩咐黃進和回鎮裏跟在家的洪鎮長通報這件事,讓洪鎮長重新下通知叫各大隊按照新方案完成任務。

湖東大隊把十四個小組叫攏,說了新的分配任務,每個小組分不到6方土,依道理說一天完全可以完成,他跟著夏支書幫忙在高地上劃定地方大致量好28米長2米寬的一處,說隻要挖到了1.5米深就差不多了。

每個小組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誰先完成誰就可以先收工,今冬的修壩任務沒他的事,這相當於承包到小組。

隻是分的過程中要麻煩些,有的小組人多任務相對要多些反之要少些。湖東大隊是全鎮人口最多的大隊,今天恰好隻有這一個大隊,否則臨時實行還真是頭疼。也許是第一天,湖東大隊的任務基本完成,在他規定的地方按照要求挖出個大坑。

馬書記在大壩上吃過中飯就離開了。留下他和黃鎮長三個,他留下是因為這方法是他想出的,得他驗收合不合格,用黃鎮長的話說儂現在是全權代表,儂說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