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必會傾兵攻襲梟城,因此,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便必須先破李育的內丘大軍。
而內丘則比任城不知堅固多少,且李育更是一個極度可怕的對手,昔日未隨王郎起事之前便已是名震北方,因此林渺若想打敗李育大軍,確需要費一些神。
尤達知道自己來遲了,城頭之上的大旗早已換成了梟城軍的。至於城內如何,幾可想象得到,因此,他惟有長歎一聲,去搬兵解尹長生在官莊之圍。
可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他甚至都不知道去哪兒搬救兵好。
邢台城的兵力自保倒是沒問題,但要想出征則略顯不夠,那便隻好去內丘找李育了。可是尤達又擔心尹長生受不住攻擊,而內丘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立刻趕來,何況,野戰是劉秀梟城軍的特長,這之中的變數確實很難預料。
李育得知任城失守,心神大震,若任城都被攻下,那劉秀的大軍便像是一把刀子一般插入了他們的腹地,從而對邯鄲和內丘的聯係和交通造成極大的衝擊。
不過,李育心中稍安便是在於內丘的後援,太行的各大寨洞都會向他們提供支援。
太行十八寨七十二洞的人物本就大多與王郎有交情,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相助內丘,這使李育並不擔心劉秀切斷其與邯鄲的聯係。
但是劉秀如此突然地便大敗劉奉,奪下任城,對王郎軍中的將士心理會有極大的衝擊,這是不可避免的。
劉秀的勢力也會在北方膨脹得更快,更不可抑製。
其他的諸如青犢、大彤諸路義軍,因與劉秀有交情,此刻卻隻是袖手旁觀,並不施以援手,這讓王郎也無可奈何。
當然,大彤、青犢諸路義軍也是在極力擴張,招兵買馬,也頗有躍躍欲試想成為北方龍頭的野心,不過卻是上江、大彤、鐵脛、五幡、青犢的聯合體。
事實上這幾路義軍若是聯手,確實是北方一股絕不可小視的力量。
當然,在這幾路義軍之中並無真正能主導一方的大將。
王郎對任城的慘敗大為震怒,失城和糧草被燒,全都是因為有人易容成尹長生,這使王郎對尹長生也極為惱火,甚至懷疑尹長生與劉秀本就是同夥。
劉奉回到邯鄲,他也說不清尹長生的身份,因為他確實派尹長生去接應糧草,而張義飛又說是尹長生燒的糧草,他都無法為尹長生辯駁,而任城被破,也確是因為尹長生叫開了城門,盡管在黑暗之中難以分清真假,但不管結果怎麼說,尹長生都脫不了幹係。
王郎下令,若遇尹長生,必擒之以泄心頭之恨。
任城之失,不僅損失了極多的糧草,更傷亡近萬戰士,而且還失去了北方的一麵屏障。
劉奉失任城,卻因其身份特殊,王郎也不好太過相責,且此刻正是用人之際,自不好再折損這樣的大將。不過,對現在在邯鄲的城防也略有些擔憂。
劉秀巧破任城,不僅名動北方,便是中原諸地也為之訝然和震驚。
劉秀的崛起本就足以讓天下人吃驚,先不過是宛城的一個小混混,後又在湖陽世家鬧了一通,在宛城鬧一通,再去邯鄲鬧一通後,就成了梟城之主。
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在小小的梟城以奇跡般地一躍而成為北方最具實力的人物,又怎能不讓天下人為之矚目?
若說南方的劉玄,那是因為一開始便有勢力強大的綠林軍作支持,更得劉家之人的支持,但是劉秀卻是孑然一身一步步積累出今日的力量,每一步都是他自己打拚出來的,這確實讓人欽服。
許多人是花了數十年的積累才得以功成名就,但劉秀隻用了兩年的時間。
兩年的時間,天下局勢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莽的王朝若雪山崩潰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傾覆,這之間便僅在這一兩年之間。
而劉秀也由宛城的一個小人物,一躍而成了北方的霸主,其威名並不隻是因為梟城軍的兵力,同時也是因為其武功和智慧。
相傳劉秀勝了湖陽世家的主人白善麟,更在昔日殺手盟的超級殺手手中每每生還,還殺了鬼影子、劍無心等昔年讓江湖人聞風喪膽的殺手,更與樊崇交過手,甚至重創了西域王母門的大日法王。
大日法王隨西域王母門進入中原來,被認為是西域第一高手,卻沒想到也重創於劉秀的刀下,這便使得江湖之人把劉秀的武功傳得極神,有人甚至說劉秀的武功乃是得到了武皇劉正的親傳,這才會使其武功超卓不凡。